朝中官员目光皆看向张万岁。</P>
“一个马政官员能有什么事?”</P>
“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毕竟与他一道的尉迟恭都升至大将军,而他还是个马政官员。”</P>
......</P>
但李世民却并未看轻张万岁,“卿何事可奏?”</P>
李长河目光也同步看向张万岁,心里浮现一段话:张万岁,唐太仆卿,善于其职。太宗自贞观初牧马凡三千匹,高宗麟德间蕃息及七十万匹,牧事赖之......</P>
什么意思,就是讲张万岁养马特别的厉害。</P>
而其实,张万岁本来不是养马的。</P>
隋末争锋,张万岁和尉迟恭都是朔州人,且都是刘武周手下。</P>
而当年鼓动刘武周起兵的就是张万岁。</P>
史书载:自后入斩仁恭,持首出徇。</P>
他趁太守王仁恭办公的时候将其杀死,之后跟着刘武周起兵,在中国北方称雄一时。</P>
而当时他的年纪才十六岁。</P>
后来刘武周不得人心,张万岁就和尉迟恭一起投靠了明主李世。</P>
但二人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却不同,尉迟恭跟了李世民之后,成了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张万岁远离军事,专心养马,成了养马官。</P>
可话说得好,是人才,哪里都能映照光芒。</P>
李世民上位后改组太仆寺,将其归为兵部管理,改名牧马监。</P>
于是二十六岁的张万岁兜兜转转从一位养马官,成为一位军中养马官。</P>
而渭水之耻后,李世民深知战马的作用,于是善于养马的张万岁再度得到重用,如今为牧马监副监,正监为张道源。</P>
此时,面对李世民的发问,张万岁不卑不亢道:</P>
“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而今国虽可牧马,但无切实场地。”</P>
“渭水之耻尚未血洗,战马之缺何时可补?请圣人决断。”</P>
张万岁此话一出,朝中之臣尽皆陷入思考,他们这才发现张万岁的话非常有道理。</P>
没有战马,如何与草原突厥对战?</P>
“是啊,如今国家机构改革初步落实,是该考虑相关事宜。”</P>
“没错,养马不是种地,需要时间,宜早不宜晚。”</P>
“没有战马,就没有骑兵的辉煌。”</P>
“臣附议张牧监之言。”</P>
“臣附议...”</P>
李世民不言,但眼神看向李长河。</P>
“玄龄,你怎么看?”</P>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圣人,新朝已定,时间正好,牧马监可开展育马工作,或找寻适宜的牧区,或收归民间的马匹,尽快开始繁育。”</P>
“克明,你呢?”</P>
杜如晦边听手中的毛笔就没停过,看李世民叫他,立马回复:“房总理言之有理,但我建议直接找牧场繁育。”</P>
“若收归民间马,首先民间马匹良莠不齐,而后民间对马匹需求也是有增无减,一旦朝廷大量收购,势必导致百姓利益受损,民怨不可不察。”</P>
“收归上来的马匹,还需要我们挑优,也需要大量时间,还不如直接从优秀的马中选优,进行繁育,时间上也多不了多少,但质量上能好很多。”</P>
朝臣讨论:“这有道理,若是用钱买,耗资甚大。”</P>
“可选育时间也很长啊,两年一胎,能跟上时间吗?”</P>
......</P>
“李听诏,你怎么看?”</P>
李长河起身,而后向众臣行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