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要想结束这场讨论,所有人的投票必须统一,不然就要继续讨论下去。”</P>
十二名学生互视一眼,而后一人站起身来。</P>
李长河认识他,大唐皇家政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孔家远房,孔志和。</P>
如今年纪二十五,为人比较古板。</P>
孔志和道:“根据两名人证,还有特有的物证刀具,这还不足百分百确定吗?”</P>
李长河随即反驳:“这天下就没有百分百一定确定的事情。”</P>
“而且目前仅凭这两人的证词不足以下定结论。”</P>
“因为一旦这两人的证词有错误,那对于李冲玄来说,便是灭顶之灾。”</P>
李长河音未落,参与讨论的十二名学生心中的不满。</P>
孔志和直接道:“院长,你这样说,就太过于吹毛求疵,古往今来,哪一次判案不是如此判决?”</P>
“还不是照样将罪犯绳之以法?”</P>
“是啊,先生是不是太过于...”</P>
“如今证据清晰,是太斤斤计较了。”</P>
“先生也有错的时候啊...”</P>
周围师生也小声讨论,但李长河不为所动。</P>
反而心中升起一股怒意。</P>
起身大声道:“诸位,我们现在站在帝国最高学府的土地上,你们这些年轻人将来可都是帝国肱骨,未来的一切由你们创造。”</P>
“圣人将年号定为贞观,那是中正不二的意思,守护公平正义。”</P>
“我们讨论这场谋杀案,不止是一场讨论,而是为了你我的公平,为了帝国的未来,为了圣人治理天下的目标。”</P>
“我们是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而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P>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不该吹毛求疵?难道不该斤斤计较?”</P>
“往大了说,这件事关系到大唐法律是否公正,难道不该认真求索?”</P>
“他日若同样事情落在你们身上,你们又该何如?”</P>
“今朝你我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你我摇旗呐喊!”</P>
“在生死问题上,若是带有偏见,哪怕是万分之一,那么对于当事人来说,便是百分百灾难。”</P>
李长河说出的话非常激动,但心意纯。</P>
他的观点瞬间打动了在场许多人。</P>
不少人原先眼中的轻视慢慢变成了一丝敬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