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不知道家乡的绣花能否在关外的农场上扎根盛放(2 / 2)

说着她已经跑到杂物间,吆喝这次处理哪些来信。</P>

叶容蓁原本要说什么,见她这么起劲儿,就高声说处理门边儿的架子上,第三层的那几封信。</P>

赵清欢拿着几封厚厚的信出来,在叶容蓁面前拆开,开始念信:</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叶知青,谢谢你们的鼓励,我们的情况好转很多。</P>

现在的工作依旧是剁马草。</P>

一天三剁,三十个坟头那样的剁拼成一剁,六个男生六个女生每天走七八里地,天不亮就出发,到地方吃饭,不到中午就干完。</P>

工作依旧很累,换了个角度去看之后,又痛快很多。</P>

铡刀压下,每次切出等长的马草,心情格外舒畅。</P>

下午休息的时候,我们去卫生员那里偷偷看了《赤脚医生手册》。</P>

书很好,内容很全面。</P>

行医部分尤其是传染病症、寄生虫病、外科疾病等内容,我们几个女孩子看了几页,晚上吓得抱在一起,又觉得彼此身上都带着毒,实在不敢再看。</P>

后面的战地救护和三防实在有用。</P>

我们剁马草的路上意外碰到老乡被牛撞骨折,临危受命,用了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和搬运方法,守护了老乡的健康。</P>

妇科常见病和计划生育这部分才是真的救了大命,比在家时候长辈讲得还多,不,长辈们不会讲这些。这让我们更好的保护了自己……”</P>

赵清欢想到诸多可能,声音顿了一下,不过这部分涉及隐私,叫王绯云的女知青没有多说什么,很快写了最近的变化。</P>

“我们的变化引起婶子们的注意,多了些生活上的交流,婶子们生完孩子后的身体情况令我们唏嘘不已。</P>

(后附相关症状,希望叶知青忙碌之余,给予解答,不解答也没什么,她们已经重视起来,这就是最大的好处了。)</P>

许是交流的多了,婶子们在家里夸奖过,就有孩子们跑来学习。</P>

我们的知识有了发挥的地方,轮流上课,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模样,似乎回到当年。</P>

踏实下来后,有了很多新的发现。</P>

比如农场的孩子们不是不爱学习,也不是不爱干净,只是课本上的故事太过遥远,他们喜欢爬高上低寻摸吃的,而家长们又太忙碌。</P>

他们也无法体会文字背后的力量。</P>

我们以前或许也不能,所以和他们一起去看山,去看云,去看雨落之前的蚯蚓、蚂蚁,和雨水过后坠着水珠的枝叶。</P>

也带着他们做实验、玩儿泥巴建房子。</P>

孩子们有所感触,我们也获得了新的力量支撑。</P>

人人都想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在农场上搞建设,为大夏七亿人的口粮贡献自己,也是在为美好生活贡献力量。</P>

就像叶知青上次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不必将自己困在学医上。</P>

我和姐妹们想了半个月,大概找到个新的目标。</P>

包括我在内,有几位知青来自苏市,见惯了阿婆姆妈摇船去公社的放绣站接活,钱虽不多,也能补贴家用。</P>

(信封中装有绣片,这是目前第二好的水平,盼回复。)</P>

“我们手糙做不了细活,挂锄时候养一养,勉强能做粗绣活,不知道家乡的绣花能否在关外的农场上扎根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