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焚书(2 / 2)

仆射周青臣进言颂扬朕之功业万古流芳,自古以来无人能比。</P>

哈哈哈!说得实好!</P>

淳于越趁此又提议实行分封:“商周统治天下多年,乃是因为分封子弟与功臣,而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却未分封,不遵循古制便不会长久。周青臣阿谀奉承绝非忠臣之行。”</P>

分封制乃旧制,周落得如此境地,不就是因为分封的弊端吗?虽然朕知道其理,但仍然将此问丢给群臣,朕倒要看看,有哪些昏庸之人。</P>

果然,确有许多人赞成分封提议,而李斯不愧是朕看重之人,力排众议,引经据典驳斥淳于越。</P>

他又请奏议:“这些儒生不效法当今反而学习古代,用古制非议新制,迷惑了众黔首的思想,上朝时内心不以为然,下朝后就在街巷上议论纷纷。臣请陛下焚书。”</P>

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人藏《诗》、《书》、百家《论》,应全部将书送到官府焚烧;有敢讨论《诗》、《书》的人当众处死;以古制非议当今的诛灭全家。官吏知情不行的同罪处理。</P>

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不烧书的处以黥刑,发配边塞充军。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可以保存。</P>

此举不得不做,为加强思想控制,为稳定今日大秦,为巩固朕的统治。</P>

《诗》《书》百家《论》皆非法家之书。医药种树之书,乃关乎生存及发展不得焚,朕虽不会卜筮,可因你之言而信之,故不得焚。</P>

又派人将后宫内书籍尽数焚毁,那人领命正欲离开,又被朕叫住。</P>

“不得靠近夫人宫中。”</P>

那人点了头行礼离去。</P>

你生前那么爱读书,若是知道我今日所举想必一定会拼死进谏。可是你应该知道,朕不得不这样做。</P>

当时朕未杀六国贵族,他国史书不焚,那是给朕留下祸患,若看后又起了复国之念该当如何!现下只有秦,没有六国,所以理应只有秦史,没有六国史!</P>

朕向来遵从法家思想。《诗》《书》中有不同的思想,其中的古制与今制大不相同,若朕不焚,则会有更多人以古非今,导致统治不稳。</P>

“你一定能理解的吧。”我走过你的镜台,轻轻地拂过台面,忽然一匣子被我碰落,拾起才觉不对。</P>

这不是当年李牧送的那堆东西吗?当初我让你收着你还真收着!</P>

我嫌弃地打了开,都是些无用之物!这草编的小马是什么,那么丑。</P>

这胭脂,真是庸俗。</P>

竟还有把玉笄,上次好像并未看到有这个,莫非当时她正戴着?</P>

不会是他亲自给你……</P>

啧。肯定不是。</P>

又把那破玉笄扔了回去,盖上了盖子。整个扔了回去,盖子竟飞了出去。</P>

呵。这盖子倒是松,怕不是天天都打开看一遍!</P>

捡起才发现上面刻了字:“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P>

轻轻地盖了回去,放到原位,又觉不妥,再把其放到一柜子里,关上。</P>

又拿起我送的那把笄,细细欣赏。</P>

还是朕送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