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难民回故里(1 / 2)

天徽帝这话简直是在说,你们愿意交最好。不愿意交,也别怪他硬拿了。</P>

这些事一个小小的李家村里的人自然是接触不到的。</P>

赵小草正安排家里人养兔子呢。</P>

粮食今年不准备种了。</P>

后面的菜园子都要种上菜。</P>

还有要准备充足的牧草。</P>

赵小草私下联系仇衫让他又想办法搞了两只羊过来养。</P>

一公一母。不知道他哪里来的手段。</P>

反正是刚刚成年的羊。</P>

花了五十两银子。</P>

家自然是不够大了。</P>

一个月后,二姨二姨父搬镇上店里住了。镇上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各家铺子也慢慢的开张了。</P>

赵家铺子也开始卖起了黄豆芽和绿豆芽。</P>

慢慢的也有了一些生意。</P>

二姨家,大姨搬过去了住,里面还腾了一个房间出来养殖兔子。</P>

家里几个孩子每天白天就上山割草回来。赵小草和章满也跟着。</P>

不仅是草,还有树枝柴火也要备下了。</P>

赵小草想过,如果按照作者脑回路发展,那这个世界应该多灾多难的。</P>

冬天里的灾难能有什么?</P>

像之前那样大雪,或者大雨,千里冰封?又或者温度奇低。</P>

主打一个减少人口的活动。</P>

那就得多备柴火。</P>

赵小草一个晚饭后和大家提议过,最近两年灾难频发,他们还是准备准备好。</P>

多弄点柴火冬天也能御寒。</P>

家里人都觉得不错。</P>

而且冬天其他食物没了。但是冬笋出来了。</P>

赵家铺子大半个月后,卖起了冬笋。</P>

镇上也有个别摊子在卖,但是口味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所以赵家铺子卖的还算不错。</P>

村子里的人,自从看她家挖笋子。就有人上门来问能不能收了。</P>

赵家统一回复,一天收一千斤。</P>

自己家人就不上山挖了。刚好在家扒笋子腌笋子。</P>

之前冰雹打碎了不少坛子,就又预订了一批坛子。</P>

赵小草还专门组织了一个村里的小孩工作小队。</P>

每天这些孩子捡来的枯树枝,她都按斤收,十斤一文钱。</P>

有的大孩子一天都能捡几十文钱。</P>

还有割草,她家有牛车。</P>

牧草也得准备好。</P>

一个赵家,慢慢的带动了整个村子的收益。</P>

其实赵小草可没什么善心照顾李家村这些人。</P>

主要是她家需要这些东西。花点银子就办好了。多方便。</P>

家里实在不大,赵小草跟老爷子商量把房子后面连菜地带上后面一片,直接跟村里买下来拉围墙算了。</P>

面积算下来也不小。只是之前不是宅基地。</P>

李村长同意了,考虑不是宅基地又和山连在一起。就只花了十两银子。</P>

赵家又找人拉土砖墙。</P>

每天每人五十文钱。一次性找了三十个人,两天就干好了。</P>

然后赵家院子就大了。后面干脆又盖了两个大的兔子房子,一个牛棚,一个羊棚。旁边还能堆草堆树枝。</P>

章满一家负责看守着。后面院子原来的围墙被打开了。</P>

章满一家住在那竹屋里刚好能看着。</P>

次日,赵小草跟着二姨三姐妹还有赵云朗一起去镇上。准备买些过冬用的东西。</P>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P>

镇上现在的物价是真的贵。</P>

盐和一些调料买了些。又买了棉布,麻布还有很多棉花。碎布头也顺带便宜买了一麻袋子。</P>

又给几个孩子买了糕点吃食,几人才回来。</P>

现在李平,赵木每天跟着二姨父在镇上卖酸笋,发豆芽。</P>

也算历练了。</P>

等回到家。</P>

赵丽娘犹犹豫豫还是拿着给沈安康买的那份糕点去了隔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