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君弱臣奸,芭比扣了(2 / 2)

……</P>

(附录:明末辽西地图。)</P>

……</P>

崇祯走过去,站在地图旁。</P>

目光先是看向地图上的锦州……那是吴三桂现在驻防的城池。沉思了片刻之后,再将目光向锦州的东北方向移动,看向大凌河堡!</P>

大凌河堡,这是辽西的一个战略要地!</P>

南北走向的大陵河,将辽西分成东西两半,而大凌河堡则位于大凌河的西岸的一个重要渡口边上。只要占据了大凌河堡,就能凭河而守,保住半个辽西。</P>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明军和建奴曾经在大凌河堡打了一年多的恶仗,最后建奴获胜,明军惨败。失去大凌河后,明军被迫退守锦州,从那时候起,明国在辽西的战略形势就变得非常被动。</P>

而此次,清军的主力被王昊拖在皮岛!</P>

如果吴三桂能趁机夺回大凌河堡,就等于恢复了十二年前,明军和清军在东北的战略版图。</P>

得陇右可望蜀。</P>

得大凌河堡可望广宁!</P>

若是再进一步夺取广宁,则相当于全取辽西,将建奴的势力范围压缩到辽河以东……即:辽东。</P>

这是绝佳的机会!</P>

因为建奴的主力都被王昊吸引住了,辽西建奴兵力必然空虚!</P>

……</P>

崇祯还是懂一些战略的,这些分析其实一点都没错。</P>

可惜!</P>

就在此时,曹化淳又来禀报:“内阁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有要事求见圣上。”</P>

话音刚落,又有方正化前来禀报:“吏部侍郎邱民仰,有要事前来求见圣上。”</P>

这么晚了,都来求见皇帝,肯定是为了王昊的奏章一事。</P>

大臣们的消息,都是很灵通的。</P>

这也跟奏折的递送流程有关。</P>

明朝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称为“奏本”,奏本是直接由专职官员递交皇帝,属于私信类型。</P>

另一种奏折称为“题本”,这种奏折内容多为公事。</P>

“题本”必须是一式两份,一份是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由太监呈递到皇上的办公桌上。而另外一份则会由通政司送给六科廊坊,由六科廊坊抄录,并分发各部尚书。</P>

而王昊这种奏章,自然是属于“题本”。而且是紧急“题本”。</P>

所以,当崇祯收到王昊的奏折时,周延儒等人也都得知了这份奏折的消息。</P>

他们都唯恐崇祯“犯错”,所以,也都急匆匆地赶来求见崇祯。</P>

见到臣子们这么敬业,崇祯很是欣慰。连忙让曹化淳将这几名敬业的臣子们带进来。</P>

……</P>

少顷,三人在曹化彰的带领下来到御书房中。</P>

见到崇祯的书桌上放着的地图,三人都是脸色各异。</P>

邱民仰的脸上,闪过一丝欣慰之色。</P>

而周延儒和陈新甲,则互相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之色。</P>

行完君臣之礼后,最先出声的是陈新甲。</P>

陈新甲一开口,便直击崇祯的要害:</P>

“启禀陛下,微臣刚接到锦州吴三桂送来的私信,说是因为军饷欠缺,有数百将士闹饷哗变,跑去投靠建奴去了。”</P>

“什么?”</P>

崇祯闻言,顿时又愣在当场。</P>

……</P>

边军闹饷哗变,这还怎么出兵?</P>

刚才还一脸兴奋想要反攻辽西的崇祯,顿时就又像被一盆冷水浇在了头上。</P>

这当然又是周延儒的谋划。</P>

现实就是如此。</P>

在老奸巨猾的周延儒和陈新甲面前,崇祯……连一招都接不下。</P>

主弱臣奸,芭比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