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明男儿唯战死!(1 / 2)

松锦之战,是崇祯十三年(1640年)到十五年(1642年)间,由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的最后一支劲旅,并打通关宁锦防线的重大战役。</P>

此战,开始于清军围困锦州,结束于松山城被清兵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降清为止。</P>

战争横跨三个年头,以明军惨败而告终。</P>

大明朝廷倾尽几乎所有国力所打造的九边精锐,一战而损失殆尽。</P>

十三万人出战,只剩下三万残兵被吴三桂等人收拢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关外铁骑被歼灭殆尽,仅剩宁远一座孤城。</P>

也正是这一战,打掉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元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并且在内忧外患之下,快速崩溃,走向败亡。</P>

……</P>

(附录地图,松锦之战地图。)</P>

……</P>

而王昊赶到的这个时间点,正是明军大溃败之时。</P>

先是大同总兵王朴不战而逃,吴三桂、马科、李辅明等人随之争相逃命,引起十三万明军尽皆大乱,清军乘胜追杀。</P>

史载:明兵北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P>

王昊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清军追杀溃兵,将几万人逼入大海的情景。</P>

……</P>

王昊驾驶着战船,很快就靠近了海岸边。</P>

但是,这里没有码头,靠得太近就会搁浅。所以,只能停在离岸约一百多米的地方。</P>

然后,光着膀子站在船头,端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这血腥的战场。</P>

但见此时的那些清兵,正排成了骑兵军阵在沙滩上冲杀推进。清兵仅有两千多人,而沙滩上的明军至少还有上万人,面对清军凶狠的屠杀,竟然几乎是无人反抗。</P>

全都是在往海边挤!</P>

所有的人都想着往后躲闪。</P>

都想着挤进人群之中,用别人的躯体,来抵挡杀向自己的刀枪。这就是一群被吓破了胆的羔羊!</P>

偶尔。</P>

偶尔有几人冒死反击,也很快被凶狠的清兵斩杀。</P>

也许,这就是人之常情。</P>

但王昊确实有些愤怒了。</P>

“一群孬种!”</P>

看着那些不敢反抗的明军,看着那如下饺子一样……被挤下海水中的人群,王昊突然感到一阵撕裂般的心痛。</P>

只听说明军怂,却没想到怂成了这样。</P>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P>

不过,愤怒归愤怒,心痛归心痛。王昊依旧拿着望远镜,在仔细地观察着战场,寻找着拯救他们的良机。</P>

突然!</P>

王昊看到了一群人。</P>

一群不同寻常的人。</P>

那些人,是一群盔明甲亮的清兵,中间簇拥着一人,那人大约四十多岁,长得头似南瓜、目如鹰隼,满脸横肉,眦牙裂嘴。</P>

而那人身后,有一个强壮的骑士,手中举着一杆蓝色的旗帜。这种旗帜,王昊以前似乎在网上见过。</P>

貌似是……正蓝旗。</P>

……</P>

(附录:建奴正蓝旗图片。)</P>

……</P>

正蓝旗!</P>

莫非是阿巴泰,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皇太极的弟弟?</P>

王昊不能确定这人是不是阿巴泰,但看其架式,既使不是阿巴泰,那也是这支清军骑兵的统领。</P>

这就是王昊要找之人!</P>

刚才端着望远镜找了这么久,就是想找一个“斩首”的机会。因为,只有将这支敌军统帅杀了,才有机会救下这群被逼到海边的明军和百姓。</P>

紧跑几步蹿到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的炮架后面,用瞄准镜瞄了瞄,又放下。</P>

觉得太浪费!</P>

只有400发炮弹。</P>

得留着!</P>

留着将来与欧洲列强打海战时打他们的风帆战列舰,而且必须是一炮一艘战列舰。在同一艘战列舰上打两炮都是浪费。</P>

……</P>

(附录图片:b-34型100mm舰炮。)</P>

……</P>

便又赶紧跑回驾驶室拿了95式突击步枪过来。</P>

瞄了瞄,觉得太远。</P>

相距大约400多米,而且这人身前一直有亲兵保护,人头晃来晃去,自己不一定打得中。</P>

想了一下,又屁颠屁颠地跑去船舱,背了火箭筒,提了一箱火箭弹过来。</P>

……</P>

(附录图片:火箭筒。)</P>

……</P>

走到船上的两门铜炮边上。</P>

将火箭筒架在肩上,身型微蹲,让火箭筒与与舰炮的炮口齐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以为火箭弹是由舰炮发出的开花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