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金嗓子的故事(2)(1 / 2)

玉簪络 安瓴 1226 字 9个月前

邢振宏道:“不,因为你们都选了清炒丝瓜,只有我选了苦瓜。”</P>

宋怀柔道:“阿宏,我本以为你选了苦瓜,是因为苦瓜酿肉,里面有肉馅。”</P>

邢振宏道:“苦瓜是我家乡的名菜,不是因为苦瓜中间镶嵌了肉馅。”</P>

刘佩萱道:“这话,你说了两次,我们都明白。据说,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家乡的味道是深入骨髓,即使远离家乡,也会记得那味道。”</P>

宋怀柔道:“就像乡音那样。”</P>

刘佩萱道:“对啊!”</P>

王宸道:“有首诗,就是提到‘乡音’嘛!”</P>

刘佩萱道:“哪首诗啊?”</P>

王宸道:“阿萱,你忘了啊?”</P>

刘佩萱道:“一时想不起来。”</P>

王宸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还记得么?”</P>

刘佩萱道:“哦,就是这首诗啊!”</P>

宋怀柔道:“这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P>

王宸道:“没错!贺知章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啊!”</P>

宋怀柔道:“据说,贺知章还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P>

刘佩萱道:“对啊!以前我在族学那会儿,老夫子曾经说过,盛唐时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说贺知章的书法是‘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这评价多高啊!”</P>

王宸道:“嗯,如此便解了我的疑惑。”</P>

刘佩萱道:“阿宸,你有啥疑惑啊?”</P>

王宸道:“我本以为阿萱这般活泼的性子,就是有话直说。可是,有时候,怎么会口吐珠玑呢?”</P>

刘佩萱道:“哎,活泼开朗,难道就不能口吐珠玑么?这话,可说不过去啊!”</P>

王宸道:“如今,我知道症结所在,便说得过去啦!”</P>

刘佩萱道:“症结在哪?”</P>

王宸道:“因为阿萱以前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夫子啊!”</P>

刘佩萱道:“这位老夫子确实是博学的老学究。但是呢,我的领悟力也不差啊!”</P>

王宸道:“做人须得谦虚呢!”</P>

刘佩萱道:“我说的是实话嘛!”</P>

宋怀柔道:“自信是好事。”</P>

刘佩萱道:“柔儿说得好啊!”</P>

王宸道:“好吧!不过,自信过头,就是自负啊!”</P>

刘佩萱道:“这道理,我自然是明白的。”</P>

王宸道:“人嘛,一旦自负,便会做出些匪夷所思的事儿啊!”</P>

刘佩萱道:“我早就知道啦!阿宸,用得着你提醒么?”</P>

王宸道:“哎,我这是好意提醒嘛!”</P>

刘佩萱道:“阿宸,你可知你这个年纪说出一大堆道理来教导别人,实在是有违常理啊!”</P>

王宸道:“为啥是有违常理啊?”</P>

刘佩萱道:“瞧着年幼无知,讲道理时故作老气横秋,反正就是不伦不类呢!”</P>

邢振宏道:“阿萱说得好!”</P>

王宸道:“不是吧?阿宏,这一次,你站在阿萱那边啦!”</P>

刘佩萱道:“阿宏只是说实话罢了。”</P>

王宸道:“难道年幼的孩子就不能讲道理啦?”</P>

刘佩萱道:“不是啦!须知,小孩都喜欢听故事啊!”</P>

宋怀柔道:“譬如,寓言故事。”</P>

刘佩萱道:“是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