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与乐听见楼上的动静冷笑一声,这么着急,那也免得穆渊一人太孤单。</P>
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人,当然一起搞死!</P>
京城慢慢起了谣言,皇上有意立景王为太子。</P>
还有人说户部侍郎沈大人投诚安王,助安王逼宫。</P>
更有甚者说姜与乐意图以岭南为据点造反,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要不是姜与乐是当事人她都信了。</P>
谣言在京中越演越烈,皇帝在这个关头将她招进了宫。</P>
“沈爱卿,你对京中的谣言有何看法?”这是姜与乐第一次在皇帝眼中看到探究。</P>
皇上老了,头上已经有了白发,深不可测的双眼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混浊。</P>
“皇上认为呢?”姜与乐抛回问题道。她已经不是最开始那个沈修撰。</P>
虽然谣言是假,但有一点是真,她一声令下,岭南必乱。</P>
但她只为任务何来,无意毁百姓安宁。</P>
“哈哈哈,朕当然信你,你可是朕亲自选的状元郎,是为朕兴盛天宇国的肱骨之臣!”</P>
姜与乐不在乎皇帝的话是真是假,只道:“微臣不管从前、现在或是未来,忠于皇上,忠于天宇国。”</P>
她的意思很明显了,听了她的话皇上的笑真心实意了几分。</P>
“爱卿,你说人怎么总是贪心不足呢。”</P>
很明显说的是景王和安王,皇帝其实一共有五个儿子。</P>
二皇子是皇帝最喜爱的,性格豪迈爽朗,年纪轻轻隐姓埋名去了军中,一次抵御外敌时残了腿。</P>
虽面上开朗却是再也不喜见人,自困于府。</P>
四皇子和五皇子年纪尚小,景王和安王有一些才干但无仁德,视人命如蝼蚁。</P>
皇帝日渐年老,没有满意的继承人,本就忧心,儿子还兄弟相残,自然愈加痛苦。</P>
姜与乐当然不好评价,谁知皇帝话锋一转问道:“沈爱卿,依你之见谁堪当大任呢?”</P>
“皇上,此事微臣怎好妄加议论。”</P>
“哈哈哈,爱卿慌什么,朕不过随口一问。”然而皇帝却是突然精神萎靡了似的,挥了挥手道:“朕累了,爱卿先回吧。”</P>
姜与乐行礼告退。其实她一直没看透这个皇帝,但她是感激他的,不管是因为什么,至少面上他给了她最大的支持。</P>
接下来的京城颇有风雨欲来的样子,直到一封密信呈到了御史大夫谢大人的桌案。</P>
谢大人一直是中立派,当即将写了折子连同密信一起呈给了皇上。</P>
“好,真是好的很呐!”皇帝将奏折使劲的甩在穆渊脸上。</P>
穆渊忍着怒气不解的问道:“父皇,儿臣到底犯了什么错?”</P>
“什么错?你自己看!”</P>
皇帝抽出一封信扔到了穆渊脚边,他捡起来一看,瞳孔微缩,冷肃的面容瞬间龟裂。</P>
“不是,这是假的,这是伪造的!”穆渊声音不自觉的发冷。</P>
谁?是谁出卖了他?</P>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皇帝哪能不知道他说的真话还是假话。</P>
“老三,你和老大怎么争,怎么闹,朕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你千不该万不该通敌叛国!”</P>
“通敌叛国”四个字下来,穆渊血液都凝结了。</P>
“父皇,儿臣没有,儿臣只是……”他只是想借助北辽国的力量斗倒景王,并没有想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