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行车还没弄出来,但是看到有人用他的设计思路造出了其他非常实用的工具,罗冲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当然,自行车还要继续造下去。
研究所这里有不少铁匠和铸匠,都是汉部落最顶尖的,同时他们也是汉部落唯一掌握了气焊技术的一批工匠,不过在研究所里,他们统一被划分为金属加工组。
按照罗冲的要求,他们先是铸造打磨了几种不同直径的实心钢棒,用来当作锻打处理时的冷骨,也就是用来定型的芯材。
制作完成后,再用手工锻打的方式敲出来一些不同直径的钢管,最后经过切割,弯折,然后再按照罗冲的要求,用气焊焊接到一起,这样一个大体的自行车架就做出来了。
钢铁链条的制作,其实用手工也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各个零件的尺寸,手工制品不严谨,不能通用,一直都是常态,为了将来能够大量的推广自行车,罗冲干脆把链条冲压机也搞出来了,算是彻底解决了标准链条的零件通用性问题。
车架、链条、齿轮、脚踏板、这些都有了,罗冲又让人用薄钢板试制了轮毂,轮毂与车轴之间,同样用细密的钢制辐条来固定,这个任务并不是很简单。
安装辐条需要在轮毂里面预留出辐条孔和气门孔,这些打孔方面的事情还算好办,直接用淬火法制作一些硬度超过普通钢材的工具钢钻头就行了,难得是钢制辐条的固定方式用的螺纹。
这还是汉部落第一次尝试在金属连接件上使用螺纹结构。
好在汉部落已经在金属加工方面积累了好几年的经验和技术,再加上有罗冲的指导,虽然艰难了一点,但最后还是做了出来。
辐条用牵拉机拉伸钢胚制成,做好后还是很长的一根,然后放在一台类似配钥匙机的超小型手摇车床上面,再用淬火的高硬度刀头车出阳螺纹,也就是外凸的螺纹。
螺母则是先用回火的钢板冲压出大量的螺丝帽,然后再放到台钳上固定,用丝锥手动攻丝,在螺丝帽的内壁上钻出阴螺纹,即是内凹的螺纹。
等把辐条和螺丝帽的螺纹搞定之后,再将他们重新烧制红热状态淬火,用以恢复螺纹牙齿的硬度,这样也好增加一些使用寿命和抗磨损时间。
做完了这一切,那就只剩下最核心的充气内胎和外胎了,这上面最关键的技术,其实就是气门芯,不过在了解其原理的情况下,气门芯的制作方式并不难。
无非就是一个大螺丝套着一个小螺丝,中间再安装一根用来进气的空心针,然后往空心针上套一节橡胶管罢了。
罗冲前世小时候可没少祸祸这东西,要知道气门芯上面的橡胶管可是用来做弹弓的最好材料,那是多少男孩子的最爱,还有链条枪,那个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的时代,人们真是没少从自行车上面找乐子。
气门芯很快就被试制了出来,全都是手工微型机床弄出来的,要么就是靠钳工手搓。
杜仲胶轮胎的研发过程就比较乏味了,用碱液萃取杜仲里的胶质已经十分熟练,关键是获得原料胶粒之后的处理过程。
胶粒需要放在加热的钢辊上不停的挤压搅拌,同时还要加入一些抗老化剂以及颜料,汉部落的化工业并不突出,罗冲手里能用的东西也很少,橡胶防老剂方面,他也只有准备用来制作苦味酸炸药的苯酚适合担当。
这玩意儿是炼焦厂的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虽然制作麻烦,但是长期供应肯定没问题。
另外橡胶的颜料方面,他选用的是少量煤焦油和石墨粉,混合碾压之后的橡胶就是纯黑色了,内外胎全是黑色,因为罗冲手里合适的橡胶颜料也不多。
这一步完成之后,杜仲胶就变成了一大块黑色的橡胶泥团,看起来就像黑色是橡皮泥。
然后再将橡皮泥切开称取需要的分量放在模具中挤压成轮胎的造型,再放进硫化仓内进行硫化处理。
橡胶的硫化程度越高,橡胶就越软,弹性也就越大,硫化程度低,弹力就低,而且还比较硬,内外轮胎的区别也在于此。
汉部落没有高科技的检测设备,根本就不知道硫化程度,只能根据硫化时的药剂用量和熏蒸时间来判断硫化程度,最后再把实验品进行编号,一个个的进行比较,用最笨的排除法去寻找最合适的硫化轮胎。
这个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挨个实验,科学的精神也就在于此,另外,实验的花销也十分巨大,毕竟投入了那么多的药剂、人力和珍贵原料,最后就得到一大堆‘大部分’都没什么用的数据,只为了从中找到那两种需要的,科研不过如此,就是这么的坑爹,也只有汉部落这种级别的国家级组织才能承担起这样的实验开支。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不停的实验中,罗冲终于从五千多个实验样本中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充气内胎和防滑外胎。
外胎是半开放性的胎体,其实就是个剖去了内面的圆圈形管子,而内胎就不一样了,内胎作为充气的密封橡胶管,对于制作要求就比较严格,然而罗冲暂时也弄不出来什么好的制作工艺,可以一次性做出内胎,所以他采用的方法,还是比较低级,用一个挤出机把橡皮泥挤成圆筒状的橡胶管子,最后再切成段,然后用胶水和热熔的方式,将两个断口粘到一起,如此制作出全部密封的充气内胎。
虽然是个很蠢的方法,但是好歹能用,自行车胎被扎漏气的时候,不也是需要补胎粘合吗,既然那个粘的轮胎能用,那罗冲直接粘出来的轮胎理论上也是能用的。
有了合适的样品和模具后,第一批的五十条轮胎就做出来了,按照罗冲的指挥和指导,研究所的工匠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东西的玩法,开心的将其安装到轮毂上,然后又用打气筒开始给轮胎充气,看着一点一点鼓起来的轮胎,一群研究所的工匠就像是孩子一样,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空气也能当作承载重物的车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