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虎永刚几人又回到了喀纳斯湖边。
这一段是喀纳斯湖的中段,也就是坊间流传的“变色湖”所在。
据当地人讲,春夏时节,喀纳斯湖的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
从每年的四五月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
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
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
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
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
冰封的十二月,湖水又变回白色的镜面!
沿着湖边往北走,在喀纳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有一条干米枯木长堤,这也是喀纳斯湖独一无二的奇观之一。
每当泛洪时节,这枯木长堤就会飘起来,随着湖水的涨落而浮动。
按常理来说,这些枯木会向下游漂,但是多少年来,却奇怪地浮动且逆流而上,长长地横列在喀纳斯湖的最上游6道湾。
据说有人曾把枯木扔到下游5道湾里,那枯木还是执着地回到老地方,与枯木长堤连为一体。
就像是一只认自己窝窝的小狗,无论主人将它赶得多远,都会重新爬回它的小窝窝。
究其原因在于,每当洪水季节,河水将上游大量的枯木携带漂入湖口,后因强劲的谷风,在遇到喀纳斯湖南面的巨大山体后,风力变向,将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动着逆流上漂。
如此日积月累,逐步在喀纳斯湖湖口汇聚堆叠形成一条,百余米宽、两千米长、枯木纵横交错的特殊自然景观——“千米枯木长堤”。
再往前走,就看到“泰加林廊道”的标识牌。
初看这个名字,虎永刚以为是一条比较普通的走廊而已,但看了牌子上的介绍,才知道这其实并不是。
这是喀纳斯景区内,一条非常着名的生态旅游线路。
由于其集中展示了西西伯利亚泰加林的精华,像这样的景点特色在我国其他地方十分罕见,而在喀纳斯这里却变得十分常见,且由此形成的观赏性极高,是一处值得来看的地方。
虎永刚几人穿梭其中,只觉得廊道内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
除了多样的植物,还有各种野生动物。行走在路上,时不时地会跑出来一些动物,如松鼠、鹿、狐狸等,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几人在泰加林廊道走了一下,真正体验着森林浴,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下午三点,几人再次折返回区间车的换乘中心。
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徒步,一直向东走,经过小黑湖,可以到达禾木村。
但这一段的距离有20多公里,且不论时间来不来得及,宁静等三位女士的体力肯定不足以支撑到底。
于是,他们选择了第二个方案:乘上区间车,回到游客中心,开车绕路前往禾木村。
他们的运气还算不错,经过检查站的时候,被顺利放行。
听交警叔叔说,前往禾木村的道路经常交通管制,可能今天可以进去,也可能明天就进不去了。
禾木村也是蒙古族图瓦人的聚居地,有中国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部落,是中国仅存的三个图瓦人中,最远和最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