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畹町桥(2 / 2)

房车环游记 画虎成猫 1533 字 6个月前

好玩的地方不少,概括起来就是‘一桥、一寺、一碑、一馆、一城。’小地方能这样,还是不错的。”</P>

虎永刚:“那几个地方分别怎么说?”</P>

宁静:“一桥,是指畹町桥;一寺,是指万佛寺;一碑,就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据说是为滇西第一碑;一馆,是中缅友好纪念馆;一城,是说中国的畹町镇,与缅北小城九谷共为一城,属于典型的‘一城两国’。”</P>

虎永刚笑道:“我们刚从‘一寨两国’出来,现在就要去那‘一城两国’再看看啦!”</P>

导航把房车带到了畹町口岸停下。</P>

虽然畹町镇很小,畹町口岸也不大。一栋普普通通的五层楼就是联检大楼了,国门也就像是一座牌楼般简简单单。</P>

这个国家一级口岸,并未如网上说的那么繁华热闹、商贾云集,而是显得冷冷清清,没有什么车或人进出关口。</P>

透过国门确实可以看到对面缅北重镇九谷市,但也不见得有多重。除了一条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一些比中国这边差了很多的民居,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P>

虎永刚两人都有些失望,甚至怀疑是不是找错了地方。</P>

两人正要离开,去寻找那什么“桥、寺、碑”之类的所在,无意发现口岸前面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上写“畹町桥”三个大字,旁边横跨在界河上毫不起眼的小铁桥,正是那鼎鼎大名的“一桥”——畹町桥。</P>

石碑后面有碑文记载着这两国界桥的前世今生:</P>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日寇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海上通道,为战略运输物资需要,国民政府斥资修筑滇缅公路。</P>

边疆20万民众以血肉之躯,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仅仅花了8个月的时间,就筑成了滇缅公路,畹町桥也是在那个时候建成,并成为当时中国与国际往来的唯一陆上通道。</P>

1938年8月,滇缅公路建成通车。</P>

1939年,在南洋华侨总会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三千两百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分九批回国,凭借熟练的技术,机智和勇敢地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将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通过这畹町桥入境,运往国内抗日前线。</P>

后来,日寇为全面占领中国,出兵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P>

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畅通,1942年3月,国民政府组织中国远征军10余万人,从这畹町桥出境,赴缅作战。</P>

这次出兵,因为中国远征军不能适应热带雨林的丛林战而作战失利,日寇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攻陷畹町,尔后芒市、龙陵、腾冲相继沦陷。</P>

1944年9月国民政府重组远征军,向盘踞滇西的日本侵略者展开全面攻势,相继收复腾冲、龙陵。</P>

1945年1月20日,中国军队在畹町黑山门,与日军展开收复祖国西南河山的最后决战,日军溃败,畹町收复。正因为这场战争,畹町得以名扬海内外。</P>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4月29日,五星红旗插上畹町桥。从此,畹町成为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畹町桥也成了中缅两国友好往来、通商互市、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P>

1956年12月16日,中国的周恩来和缅甸的吴巴瑞总理,从畹町桥步行入境,到芒市参加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掀开了中缅两国世代友好新篇章。</P>

现在眼前的这座畹町桥,中间有一道护栏,作为中缅两国的分界线,并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缅国界、请勿跨越”。</P>

桥上已经不再有车辆或行人通行,只是作为一个景点保留下来,供游人参观,并牢记那段历史。</P>

有关那段往事,虎永刚在《滇西抗战风云》那部电视剧中知道了大概,但此刻身临其境地站在这畹町桥上,心中还是无比感慨的。</P>

眼前彷佛还能看到远征军的身影,前赴后继地从桥上出境,奔赴抗日前线:耳边彷佛还能听到那隆隆的枪炮声,在不断提醒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