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迁都长安(1 / 2)

董卓这边。</P>

战后升帐议事,严令众将,不得私自出关搦战。</P>

然后看向能与张飞交手几十合的张辽。</P>

虽败犹荣!</P>

勉励一番,再接再厉。</P>

吕布功过相抵,让他非常不忿,压抑着怒火,但又无处发泄!</P>

他这个样子,倒是让西凉军将领暗爽。</P>

让你不可一世,瞧不起我等众将!</P>

众将没一个为吕布说话的,皆是落井下石之辈。</P>

“吕将军不是勇猛无双,怎么还令我军大败而归?”</P>

“我军失利,全赖将军斗将落败!”</P>

“......”</P>

嘲讽、挖苦不一而足。</P>

董卓见麾下隐隐有祸起萧墙的苗头,众将就要内讧打起来,连忙出声制止,众将才罢休。</P>

“众将回去布防关隘,紧守关门,以防贼军破关!”</P>

“诺!”</P>

吩咐好诸事,董卓留下李儒,单独问计。</P>

“文优,如今关东贼军势大,李轩麾下猛将如云,战事不利,可有良策?”</P>

李儒看出了董卓的犹豫,知道他见盟军势众,猛将如云,打退堂鼓。</P>

“主公,贼军并不是团结一致,先前鲍信不听号令,袁术不发军粮,皆看出贼军内部不和。”</P>

“其一,我们可派人去接触孙坚等不得志的诸侯,拉拢他们。”</P>

“就算不成,以袁绍曹操多疑的性格,让其知晓孙坚与我们接触,也可离间众诸侯,使他们互相猜忌,无力进兵。”</P>

此一石二鸟之计!</P>

董卓听后,连声称赞妙计。</P>

李儒继续建议:“其二,吕将军新败,兵无战心,主公可引兵回洛阳,令陛下迁都长安。”</P>

“近日洛阳出现了一则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P>

“属下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P>

董卓听后喜出望外。</P>

“若非文优,我实难悟!”</P>

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P>

......</P>

散会后,却说张辽和高顺回到营寨,纷纷收到听到士卒汇报,联军有人求见。</P>

疑惑间,他们见到了李轩的使者。</P>

“我乃盟军李将军麾下士卒,拜见张将军!”</P>

“李将军遣使为何?”</P>

“我主认为将军文武双全,以身侍贼,屈才了!”</P>

“此乃主公文书,请张将军过目!”</P>

他接过书信,看到“遗臭万年”的字眼后,内心被深深触动。</P>

加官晋爵,荣华富贵,皆是为了光宗耀祖,若是祖宗不保,那这泼天富贵要来何用?</P>

张辽压下书信,心烦意乱,让人小心把使者送走,避免其他人发现。</P>

想了想,他便去找聊得来的高顺合计一下。</P>

一会后,待看到高顺手中的书信,顿时面面相觑。</P>

“李将军给我们递来书信,言辞恳切、犀利,不知吕......”</P>

张辽点到为止,高顺明白他的意思。</P>

“吕将军应该没有收到书信!”</P>

“唉,伯平,我等该作何打算?”</P>

高顺知道今日一战,吕布声名狼藉,董卓更是欺君贼寇,但他忠义,“文远,莫要多想,吕将军未抛弃我等,我等亦不可弃他而去!”</P>

简直是死忠。</P>

张辽不好说什么,只能将此事压下,尽量不去想。</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