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得位不正(1 / 1)

西北大军
苏信阳手臂上缠着纱布,隐隐有鲜血渗出,周围的兵卒在看到他,眼中都带着佩服。
“小公爷好生厉害!”
“可不么!小小年纪就能斩杀敌军,再稍长一些,必然能和大将军一样。”
“我可听说了,这一次若非是小公爷执意要过去,咱们的粮草只怕被人给烧了。”
“小公爷厉害!”
“那当然,虎父无犬子么。”
……
一路上走来,苏信阳听到无数关于对他的议论与赞美之声。
这样的结果,他一点都不意外,且乐见其成。
他需要威望,需要他们的信服。
苏信阳走入自己的营帐后,再次意识到有人闯入,能闯入的人大概率是暗阁的人。
他走到书案前,一眼就看到多出的信封。
拆开信封后,在读完上面的内容后,他的眉头忍不住微微上挑。
阿姐他们的运气会不会太好!
这都能让他们遇见!
苏信阳眯着眼,仔细回想着宫廷之中,哪些人是宫廷老人,哪些人最有可能知晓当年之事。
仔细回想了一下他的前世,宫廷之中似乎、好像有过传闻,说容贤帝得位不正,但未提及他非皇室血脉之事。
上辈子只顾着调查当年暴民之事,对于容贤帝是否得位不正之事不感兴趣。
有些时候手不能伸太长,容易折。
他得好好想一想,宫廷之中的老人,只有那样的人,才有机会掌握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眯着眼仔细回忆往昔的记忆,慢慢的一个个名字浮现。
他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名字,其中包含一些前世已故,今生还活着的人。
将名单整理齐全后,交给暗阁的人,以最快的速度传到苏音他们手中。
在苏信阳信件到来之前,不仅仅是他在寻找蛛丝马迹,苏孝忠、苏信光以及祖母三人同样在抽丝剥茧。
苏音则是从另一个方面下手。
她现在手中拿着是关于丽妃身边伺候宫人的信息,以及丽妃母族荣国公府。
事关皇室血脉之事,只怕当年与此事有关的人,统统都被处理掉,想要找到人证很难。
即便再难,抽丝剥茧之下,总有漏洞。
只要抓到这个漏洞,那么他们夺权的事业会迈进三大步。
苏母与苏宝珠二人看着四人在忙碌,她们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在一旁给他们端茶倒水,添柴火,做一些她们力所能及之事。
书案上已经铺满了写着各种关系网的宣纸。
苏信光拿着信件走进木屋,“哥的信到了。”
四人立马汇聚到一起,查看苏信阳的信件,其中一张宣纸上写着各种人名以及对方职位,同时在信件里苏信阳将他所知晓的事情逐一说明。
“看来混淆皇室血脉之事,丽妃和荣国公府做得密不透风。”祖母蹙眉。
苏音摇头,“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完美作案,但凡有做过,必然留下痕迹,就看这个痕迹,我们是否能找到。”
她的手指定在一处,三人顺着她手指指着的方向看去,上面写着一行字。
【曾在后宫听闻过容贤帝得位不正传闻,此事传播不广,我无意中听人提及,具体何人已然记不得。】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苏音着重说了四个字,“得位不正!”
“这四个字,其实我们还可以看做另一个解释。”
苏信光反应很快,“非正统!”
“对!”
这个得位不正,或许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当初祖母以及嫡长子在狩猎场离奇失踪之事,在暗示当年丽妃用手段,除掉了嫡长子。
可若它所指得不是这个,而是另一个意思呢!
“不正、不正、不正、不正……”苏音重复着这两个字,就连苏母与苏宝珠都品出味来。
几人对比过三人提供的名单,以及苏音着重画出的名单,重复的人名着重调查。
这个事情需要靠暗阁,好在掌管情报的六堂和七堂,已被苏信光收入囊中。
“爹娘,看来我得回一趟上京城。”
“一道回去。”
苏音摇头,视线看向老爹和祖母,“祖母、爹,娘还有小姑,你们四人继续留在这里。”
不待他们开口,苏音解释道:“祖母的身份特殊,不宜在上京城。爹,你的长相更不用说,在这里你们会更安全。”
“至于娘和小姑,祖母和爹都在这里了,你们自然也得待在这里。”
“清溪山以及后面的宝藏,还有祁连山南宫景之那边的兵器坊都需要有人统筹,掌握大局。若我们都离开了,一旦发生事情,就无人主持大局。”
“所以,爹你留下。”
“去上京城有我和弟弟足够。”
祖母点头,“音丫头考虑的周全,这里是我们基石,需要人坐镇。”
苏孝忠也认同,“苏无名和霍叔,你们两人带走,好保护你们。”
苏音摇头,“不行,我和信光两人都有武功傍身,倒是你们一群人手无缚之力,很危险。倘若将他们带走,我们不放心。”
“丫头,你别忘了,暗中有暗阁的人守着,且汤泉城远离上京城,不会有什么危险。倒是你们,身处上京城,那里的人可都不是善类。你的功夫对付普通一般武者没事,但对付真正的高手,可不行。”苏孝忠不会容许他们姐弟二人胡来。
虽说信光擅毒能自保,但他的短板可不小。武功光有招式,而无太浑厚的内力的支撑,与人对战都是取巧。
苏孝忠虽说不会武功,但他看得多,也懂这些。
他们姐弟二人此去上京城,可不单单是为了调查容贤帝之事,同时还要搅动上京城风云,只有那边的水浑了,他们才有机会登顶。
苏音想了想,“霍叔留下,我们带走苏无名。”
她其实更想将苏无名留下,但以老爹的脾性,断然不会同意。
“爹,我觉得咱们得养一些自己的护卫。”
“嗯,此事我会处理。”
待他们父女聊完,苏母终于有机会开口。
“马上就是新岁节,过完年节,再去上京城也不迟。不差这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