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乡音(2 / 2)

抱怨完还不忘扭头叮嘱:“刀刀快点吃呀!”</P>

两人唏哩呼噜地很快就干完了小馄饨,别说,吃的快些,胃里就热乎了,人也舒服不少,很值。</P>

付钱的时候,沈星眠惊讶地发现,一碗馄饨才五文钱,这物价还真是低啊。</P>

就算这么便宜,舍得吃的人也不多。</P>

她看见好几个人往摊位上看过,但最后还是离开了。</P>

因为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困窘,所以她对于这种舍不得的心情,还是有些理解的。</P>

是,吃一碗馄饨不会让人穷死,可一想到换成糙米,足够全家人吃上几天,就一点都舍不得了。</P>

大人们出来赶集,只舍得给孩子带回去一些小零嘴,自己是一口都不会碰的。</P>

这样的爱很伟大,但也很沉重。</P>

她希望北境那些善良的人,都能慢慢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要勤劳,就能不愁吃穿,甚至送孩子进私塾学习。</P>

沈星眠没有沉溺于过去,也不觉得悲伤,只觉得动力满满。</P>

这样的目标,她是肯定能达成的。</P>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P>

相信明年春天能与外面互通贸易之后,形势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到时候,这些人就能看到将军府做出的所有努力了。</P>

两人一路往前看去,县城里面都是小商贩,卖的东西倒是有点意思。花样儿不算多的头绳儿、造型各异的木头发钗、挺有艺术气息的糖画。</P>

糖画前面围着的人是最多的,都是些小孩子,在嚷嚷着要买,家长们很无奈,但也只能在一边等着。</P>

沈星眠在心里感叹,小孩子精力可真旺盛,忍着冷都能等的下去,就是不知道回家之后会不会感冒。</P>

她来回扫了两圈儿,发现整条街上也没几个小孩子,差不多都集中在这儿了。</P>

也是,这么冷,一般家长都不会带孩子出来的。</P>

又往前走,有几家卖猪肉的,想来是趁着年前最后一个集,早早地就过来摆摊了。</P>

摊位前人不少,为了能过个好年,就算是穷苦人家,过年也会割上几两肉的。</P>

听着那些跟东北话很接近的口音,沈星眠觉得还挺亲切的。</P>

怪不得以前大家在网上讨论的欢,有黑龙江的小伙伴儿震惊地发现,自己家原来就在“宁古塔”,还有人说,原来自己就是“蛮子”啊。</P>

天天在电视剧里听,总以为自己是主角一派的,结果居然是反派那边的,哪能不震惊。</P>

沈星眠听着这熟悉的乡音,心里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又更多了一点。</P>

这边还有卖自制棉袄的,不过生意不怎么好,毕竟这东西对普通的北境百姓来说,都可以说是“奢侈品”了。</P>

而有钱的人,也不会买这种做工不太好的。</P>

更何况,稍微有点钱的人,棉袄早就买完了,根本不会等到年根儿底下。</P>

看来只能等谁家心血来潮,想过年穿件新衣服,他这生意才能开张了。</P>

沈星眠正想走开,突然被人拉了一下,耳边传来萧偃月的声音,“眠眠,我们买两件这个棉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