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我是顾家好男人(1 / 2)

<b>inf</b> 对于阿斯顿这种已经不知道测量过多少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精确原子质量的人来说,操作质谱仪是十分轻车熟路的一件事,甚至有些夸张地说,他闭着眼睛也能做成功。

只要有粒子来源,用不了多长时间,阿斯顿就能够测量出比较精确的质量。

时间花费的越久,所测量出来的质量数值也就越精确。

经过不到一天的时间,阿斯顿便给出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质量数据,不管是氢-氘聚变生成氦-3,还是氘-氘聚变生成氚和氕,这两个实验的反应前后对比都出现了质量亏损,也就是说这两个聚变反应,都是向外释放出能量的。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剑桥的夏天实在太漫长,我们都在想着应该如何度过消暑,只有你,陈博士,才能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居然又做出来了一项学术成果。”

阿斯顿教授发自内心地夸赞道。

“怎么样,你写论文了没有?如果没写的话,我们一起联名写一篇,怎么样?阿瑟,你有没有反对意见?”

“我当然没有,这实验完全就是伱们物理学家们聚在一起做出来的东西,我对实验的贡献,基本上就是没插手任何地方,全程都当一个旁观者拉拉队,在给你们加油助威。这篇论文如果能加上我的名字,那我肯定会对这种恩赐感激不尽的。”

爱丁顿的话语里还是有一些阴阳怪气,显然他仍然对陈慕武邀请阿斯顿一起进到粒子实验室前面而不邀请自己心存芥蒂。

“你呢,陈?”

“随便您,阿斯顿教授。我之前没怎么想过把这个也写成论文发表,只是把实验当成了研究太阳的能量来源的一个部分。

“现在太阳的奥秘还没有解开,只是达成了一个初步成果,所以我没写论文,只是给《自然》杂志那边寄了一封快讯过去,上面写着卡文迪许实验室又新发现了氢和氦元素的各一种同位素而已。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下一期的《自然》上就能见到这个报道了。”

阿斯顿点了点头“也好,也好,这样看来这个实验的成功,对你来说也确实不值得写成一篇论文。

“那我也就学着你的样子,同样给《自然》期刊寄过去一封短信好了,把我们刚刚测量的氚原子还有氦-3原子的精确质量数据公之于众。

“看来我在1922年出版的那本《同位素》的书籍,短短五年的时间就已经落后时代,里面的数据又要更新一次了。

“要不然就借此机会我去联系一下出版方,和他们商讨一下再版的事情。

“陈,你应该不会在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又发现了几种其他的新的同位素,故意给我添麻烦吧?”

阿斯顿笑着发问,他这并不是一种指责,而是对这个自己喜爱的年青人的一种肯定。

“当然不会,怎么可能。”

站在对面陪笑的陈慕武嘴上客气着,心里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的手里还攥着另外一个未来会有大用处的同位素,叫做碳-14。

既然阿斯顿现在已经这么说了,有必要把这种同位素也提前公之于众吗?

“现在原子的质量已经测量完毕了,那我就先走一步,回去去撰写给《自然》杂志的那一篇快讯。

“你们两位也要在努力研究太阳的同时别忘了休息,找时间我们一起去喝一杯!”

阿斯顿拿着他的一份实验数据,客气地告了辞,实验室里又重新回到了只有爱丁顿和陈慕武两个人的状态。

对陈慕武前后表现不一致的这种行为,爱丁顿的心里当然有怨气。

只不过因为阿斯顿成功测量出来了两人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原子质量又能说明两种核反应前后确实存在有质量亏损,是能够向外释放能量反应,似乎离解开太阳能量来源的奥秘又进了一步。

所以陈慕武之前献的殷勤并不是没有效果,爱丁顿心中的怒火也就跟着渐渐平息。

“陈,现在既然我们已经成功地在实验室里模拟了太阳当中的核反应,是不是真应该像阿斯顿教授说的那样,把我们的实验和结论写成论文对外发表?

“最起码也应该通过《泰晤士报》或者是其他的报纸,把这个消息向公众们传达,让大家不再因为太阳可能会爆炸而产生恐慌情绪。”

他倒是没忘了这个实验一开始是因何而来的。

陈慕武部分同意爱丁顿的观点“找个记者朋友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这件事我不反对。只是如果写论文的话,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为什么?”

“因为目前我们算是做完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氢-氘聚变生成氦-3,另一个是氘和氘之间的反应。

“这两个反应都是向外释放能量不假,可是太阳中的反应究竟是哪一个?

“还有就是另外一件事,这两个反应里面,都离不开的一种反应物,那就是氘。

“可是太阳当中大量存在的,应该是氢原子而不是氘原子。而我们在实验室中已经验证过了,用氢原子去轰击氢原子,是基本上不可能聚变成氘原子的。那么太阳中是不是存在有氘原子?如果有的话,这些氘原子又应该是从何而来的?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到目前为止都还没能搞清楚。”

“没错,陈,你说的没错,”

爱丁顿点头附和道

“刚刚你和阿斯顿教授在粒子加速器前做实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件事,但是想来想去都没什么头绪。我们实验室里是做不成功两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氘的反应的,那太阳里面的氘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隐隐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氢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发生的碰撞,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们带着足够多的能量,而是通过一种量子效应。

“我们把这个效应称之为量子隧穿效应,在去年狄拉克、奥本海默他们那些人和我一起合编的量子力学讲义里面就有关于这个效应的论述。

“利用这种量子隧穿效应,一个氢原子核能够很轻松地突破另外一个氢原子核的势垒,从而接近到另一个原子核。

“至于他们能否发生聚变,这一点我就不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