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康河偶遇老朋友(2 / 2)

结果到了之后他却被那里的人告知,陈博士刚刚离开这里,去利物浦参加婚礼。

扑了个空的徐志摩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先来剑桥大学拜访一下他的老师罗素,等过几天再去伦敦碰碰运气。

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他终于和陈慕武见上了面。

三年前在邶京,徐志摩就对那个在邶大礼堂的讲台上讲解相对论的陈慕武十分欣赏,并且在最后一场讲学结束之后,他当着众人的面,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陈慕武的赞美。

这三年的时间里,陈慕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因而徐志摩对陈慕武的夸奖,从一张嘴就停不下来。

他细数了国内报纸上详细报道过的陈慕武的功绩,甚至比陈慕武自己记得还要清楚。

陈慕武一直都觉得自己脸皮很厚,之前忽悠外国人那么多次,一点都不觉得羞愧。

可是今天听到了如此高强度的夸赞,他竟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文学大家,却是英年早逝,说实话还是怪可惜的。

如果他能不坐那次飞机的话,说不定语文课本上,还会多几首要求必备的现代诗。

要不等学校盖起来之后,把徐志摩连哄带骗,骗到瑞典去教书吧?

陈慕武的那所学校,真实的意图是为了国内培养学术和工业方面的人才。

可这所学校名义上的办校目的,还是瑞典王储想要为瑞典国内培养一些了解东方文化的人才,总得要找些懂这些知识的老师过去撑撑场子才像话。

徐志摩好像就是个不错的人选,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教好国学?

除了徐志摩之外,要不然也把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也请到国外教几年书?

欧洲的医疗水平怎么也要比邶京的协和医院高,说不定这一次远离了庸医的诊断之后,梁先生能活得更久一些。

当然,还有那些在抗战刚刚开始的时候,一直秉持着“抗战必亡国”这种悲观态度的国学大师们,陈慕武觉得必须要把他们通通请到瑞典来讲课。

这些人的国学水平固然很高,可惜他们对时局的判断能力却很低。

面对异族的入侵,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他们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实在是太煞风景了。

对,就这么办!

“汉臣兄,何故愁眉不展?难不成是有什么心事吗?”

陈慕武脸上的表情实在是太过明显,让徐志摩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不过陈慕武现在的想法,以及在瑞典盖了所学校这件事,目前还不能对徐志摩和盘托出。

他觉得如果自己现在讲出来,徐志摩回国之后,一定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又一件功绩,替自己宣扬出去。

可能徐志摩的本意,是想称赞陈慕武成才之后不忘报效国家。

但是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一定会吸引到不少的苍蝇,他们会用尽办法到陈慕武这里碰瓷,想要从他那本就不多的办学经费里分一杯羹。

这可万万使不得。

陈慕武又开始编起了胡话“志摩兄,你远道而来是客人,我今天理应留你在这里吃饭。只是小弟做的饭实在是拿不出手,我正在发愁今天应该请你吃什么!”

……

徐志摩在剑桥待了没几天,就收到从国内传来的一封电报。

发报人是此时正和他处于热恋期的那位,和仩海的唐瑛并称为“南唐北陆”的北方名媛陆小曼。

她在电报里说自己生了一场病,希望徐志摩能赶快回国。

得知这个消息,身为红尘中人的徐志摩马上就陷入到了焦虑的状态。

他恨不得能生出双翼,马上就从英国飞回民囯。

陈慕武在剑桥大学的假期,因为突然发生了这件事情而提前结束。

他尽地主之谊,帮徐志摩安排处理好了回国的事宜,买了从英国到法国的车船联票。

自己也带着施汝为,跟着徐志摩一起回到了伦敦。

陈慕武当初为了让仁科芳雄把研究方向转到超导上来,给自己也挖了个坑。

虽然已经在低温中找到了氢的同位素,但是现在的陈慕武在超导上仍然是毫无建树。

他必须要赶快把迈斯纳效应那个坑给填上,让仁科芳雄见识到超导研究的“广阔前景”,才能让他坚定信心,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

迈斯纳做实验的时候,用到的金属材料是第四主族的锡和铅。

这两种金属的临界温度,一个是37开,一个是72开。

而且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铅仍然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超导临界温度最高的一种元素。

这个温度,比他之前蒸发液氢时的那个14开还要低。

再加上还要往材料里添加一个测量磁通量的感应线圈,实验难度也有所增加。

陈慕武想着,是不是应该在不经意间,搞出来一个临界温度比较高的材料,这样做实验也就能更方便一些。

比如说,二硼化镁?

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超导临界温度的测量,仅限于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元素单质,并没有人往化合物那个方向上考虑。

虽然寻找超导材料这件事,本身就像是炼丹一样有点玄学在里面。

可如果陈慕武突然掏出来了一种临界温度高达39开的化合物,也实在是太玄学了一些。

二硼化镁不切实际,那还是用铌好了。

只需要打上研究副族元素超导特性的旗号,就能在不经意间发现铌这个临界温度高达10开的金属材料。

发现了铌的超导临界温度,然后又偶然间发现了超导铌在磁场中悬浮起来的神奇现象,这个学术逻辑是不是就合理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