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重铸(1 / 2)

朱明画卷 西木子 1073 字 9个月前

话一起,光阴一混,就到了二更初,是放莲花灯的时候了,就与张玉父子三人别开,坐马车去了小县唯一一条河岸。

小县城民风纯朴,又位于前朝蒙古人统治中心,礼教作风并不严谨,还残留着百年累积下游牧民族的豪迈。因此,各家女眷也未拘泥于家院,只在院子里应了时节习俗,就纷纷约了闺中好友,来河岸放灯许愿。城中小商小贩最会谋时机,哪会放过这七夕之夜,早就在河岸附近摆了摊,什么香囊、头花、面人、瓜子、花生……等物什吃食应有尽有,引了大姑娘小媳妇个个欢喜,倒将放河灯的事搁在了后面,逛起了小摊子。

他们一行人也是这样,母子两一个变相被关一月,一个衔着金汤勺出生,从未见过这些,一时兴致极高,将不大的小夜市逛了个遍。一路东瞧西看,临近三更才提了莲花灯将去河岸。

正在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噗嗤”一笑,道:“瞧,又是他们!这家夫人真是好命,儿子都五六岁大了,她相公还耐性的陪着逛了一晚,这可是连那刚成亲的都少有!”嘻嘻一笑,羡慕道:“戏里唱的织女与牛郎那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左不过就这样了罢。”

仪华脚步一顿,回头望去,是几个梳妇人头女子在一处说话,都笑得一脸暧昧。

一时还不知她们说得是谁,仪华举目四望,才发现周围几乎全是女子、孩童,就是少数的男子也是单身少年,惟有朱棣与她一对夫妻,而他还一路搀着她。蓦地,仪华反应过来,忙要推开朱棣的搀扶。

朱棣自是不让,反牢牢握住仪华的手,低头问她,声音温柔:“怎么了?可是走累了,要不先歇一会儿,再去放灯。”

“哟!真是体贴。”那妇人又一声调笑,笑得更欢:“人家夫人不好意思,好像发现咱们了,得走了!”说完,几人哄堂一笑,很快地消匿在来往的人群中。

她们人一离开,朱棣正好顺着仪华的目光望去,见并无异处,回头问道:“在看什么?”

仪华睁不开手,又气朱棣装腔作势,不假思索就道:“您明明就知道,还问!快放开,让嬷嬷扶我,少让别人又说在天愿作——”一语未完,猛意识到不对,立刻止话不言,推开朱棣的动作也一并停下。

朱棣眼睛骤亮,低头看着仪华,一瞬不眨,声音低低沉沉,似那醇厚的甘醴若有似无的诱引着人:“说什么?在天又愿作什么?”

本以为这月里,她已经见识够了朱棣的一反常态,没想到现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与无赖相较!

仪华心下腹诽不已,却也不能争辩,更不能回应,又想起熙儿他们还在一旁,这分明就是调情的一幕,怎能让他们看见,遂忙向过看去:八名侍卫远远跟在后面,一侧随行的陈妈妈、马三宝低着头,仿佛什么也不知道;而熙儿正手抓着面人,靠在马三宝的肩上打着盹。

见状,仪华心思一转,岔开了话道:“熙儿都困了,妾身也乏了,不如早些回去。”

朱棣眸光微黯,蹙眉道:“还没放灯,就回去?”

仪华嘲讽一笑,转过脸,望向不远处泛着灯火的河面,平叙道:“今日来此,本就意不在逛七夕,放灯与不放,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