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英雄造时势【求月票,求订阅】
面对刘邦可以说的上是优秀的表演,萧何三人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一丝一毫的动容都没有。
陈平甚至打了个哈欠,显得很疲倦和困乏。
“咳咳。”
刘邦见这哭泣的样子没有作用,当即缓慢的收敛了自己的哽咽语气,继而一脸淡然的看向萧何三人:“先生,难道您就不想自己的才华被世人看见么?难道您就不想要青史留名么?”
看着感情打动不了三人,刘邦开始用起来了“利诱”的手段。
他平静的看着萧何,像是之前那个哭泣的人不是他一样:“先生若是能够助我一统天下,日后封侯拜相,这难道不是传世的机会么?”
一直不曾开口的萧何终于将目光看向了刘邦,两人目光对视,像是跨越了时空一样。
萧何微微摇头:“你觉着沛公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诸华诸夏已经经不起太大的动荡了。”
在作出这个抉择的时候,河东郡守犹豫了许久,但他手下的那位谋士提醒了他,如今除却三个地方外,其余的地方都在疯狂的争斗,若是不投靠这位刘邦的话,还能够投靠谁呢?
天下之间的形势一下子就变了。
“都说时势造英雄,可我偏偏觉着这世道啊,乃是英雄造时势!”
他的手指不断的在桌子上划拉着什么,时不时的还将一些东西划掉,虽然桌子上一个字迹都没有,也没有绢帛与竹卷。
沛公-刘邦。
他不再是无敌的象征——哪怕他依旧能够杀死敌人,但他自己也会受到伤害。
无论是赢过楚霸王、还是赢过张楚王。
只是,虽然有人看出来了这一点,但暂时没有人行动。
刘邦在萧何声音落地的同时直接开口道:“先生想要什么?”
除却伫立在那里高高在上看着这争斗的秦皇、五世皇帝子婴;轰轰烈烈的黔首领袖“张楚”的陈胜;贵族们的无冕之王“楚”的霸王项羽外,这天下再次出现了另外的选择。
官渡
陈居坐在家中,疲惫的按着自己的眉角。
天下形势再次改变。
“世上没有毫无风险的事情,但人总要规避大部分“竹篮打水”的风险,而选择成功概率较大的人吧?”
而这一场胜利仿佛敲响了反抗的钟声一样,赵地内所有的郡守都开始反抗起了打着赵国名义复国的赵公子,他们的手中有权力、有武力,那位“赵公子”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就被“瓜分”了。
武烈二年,秋。
只有这三人的胜利者,统合了天下其余所有势力的人才有资格最后站在那位秦皇的面前,与之争斗。
明明这里才应该是诸华诸夏的心脏,这里才应当是兵家必争之地。
刘邦离开萧何三人住处的时候心情十分美妙,他能够从三人的态度中看出来,他们早已经决定投靠自己,只是缺少一个理由和借口罢了。
一旁的陈夫人则是走到了陈居的身旁,声音中带着低沉:“良人,族内的子弟大多数都出去了,前些日子有些人失去了音信。”
但人们却没有立刻前往投靠刘邦,因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位新的领袖还未曾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是否能够抗衡另外的两位王者?
至于秦皇?
这位领袖如今虽然尚且在一个初发展的阶段,比不上另外三位强大,但他同样并不弱小,投靠这样的人难道不比投靠另外三位简单么?
今日的所有一切事情,都是为“这个借口”而做铺垫。
曹参放下手中的东西看向了刘邦:“沛公便如此笃定,您能够是继始皇帝陛下后,横扫六合的那个人么?”
谁都不想当那个出头鸟,毕竟秦国暂时还有余力杀死他们不是么?谁也不想当那个“被杀了”的鸡,谁也不想为他人作嫁衣。
一行鸿雁从远处飞来,而后朝着更远的方向离去。
在这些乱斗之中,唯有一个人显得十分特殊。
河东郡守退而求其次的来到了沛郡,他请求沛公帮助自己度过这一关,而他愿意付出的是自己的忠诚——以及河东郡的掌控权。
他目光如炬,神色中带着坚定之色:“因为我是陛下亲自任命的沛郡之守,甚至陛下亲自为我整合了沛县周围的众多县而成了这沛郡!”
“若是沛公无法横扫六合,那我们所做的岂不是无用功,甚至要被世人嘲笑?”
有些时候,乱并不意味着“不好”,反而有些乱是因为世道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而去。
对于其余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刘邦听了曹参的话并不介意,反而更是大笑出声,他抚掌赞叹的说道:“难道这世上有没有丝毫风险的事情么?”
秦军在寒冷的冬夜依旧不曾平息身体中沸腾的热血,这一次的秦国士卒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再次为秦国收复了两郡的土地。
陈平犹豫:“一个地痞。”
一如当年赵公子与其他人瓜分秦国的尸体一样,他的尸体也被其他的秃鹫瓜分了。
在这一场驱除“侵略者”的战争中,人们恍然发现一个问题。
“便这样子呆在官渡不好么?没有人会来找陈氏的麻烦,就算他们想要闯出名堂,也大可以等到天下再次一统后借助陈氏的名望入朝不是么?”
萧何嘴角扯开了一个笑容,他喜欢和聪明人讲话:“时势。”
而天下的一些人看到这样子的情景有些害怕,害怕下一个就是自己,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开始了思考。
武烈元年,冬十一月。
而无数的黔首见到如此的情形,也在犹豫下开始再次朝着秦国的方向汇聚。
如今的秦国就是这样。
刘邦没有丝毫犹豫的点头:“即便先生不说,我也会证明的。”
她的声音中带着哽咽:“为何要放任他们出去呢?”
赵公子的下场引起了六国其余人的警惕,但他们还未曾开始布置的时候,他们手下的“秃鹫们”已经饿的开始反抗而瓜分他们的尸体了。
萧何同样赞同的点头,他与曹参所想是一样的。
刘邦亲自接见了这位郡守,并且连续三日与其抵足而眠,时常在公开场合称赞河东郡守的到来是“雪中送炭”,并且给予了这位郡守十分宽厚的待遇。
而后,赵公子反应过来后即刻开启了攻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