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打喷嚏关我什么事?(1 / 2)

的确,大明的军队已经有了些许的疲态。

在海外呆了很多年,要么漂泊在海上,要么在打仗,蓝玉之前给他们定下的任务,就是打败王保保和陈友谅,现在这个任务完成,大家紧绷的神经也就放松下来,再加上大明军纪严明,打完仗也不能肆意杀戮进行情绪的宣泄,现在他们的确需要休息。

休息的话……回国内最好。

这些将士在海外打仗多年,赚取的钱财也足够他们回家当富家翁了。

在成军之初,朱瀚就专门对战场上的战利品的分成进行过详细的划分:七成归于国库,三成由将领进行分润,不要小看这三成,日积月累下来也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另外,不要认为国库拿七成会很多,因为战利品中的大部分,都是要分给百姓的,粮食和金银、布匹丝绸、以及一些农用工具、耕牛、家畜等,都会送到百姓手中,让他们以此改变家庭的生活环境。

其实最后留到国库的,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军士军纪严明的原因,因为上面的人公平公正,他们牟利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让百姓也跟着得利,这些士兵也希望自己在解甲归田时能有这么好的待遇,所以哪个不拼命?

到海外征战的将士,朱瀚为了避免他们因为思乡的情绪丧失斗志,专门制定了规矩,海外的收益六成归国库,其余四成由将士分润,并且朱瀚对分成有很明确的要求,普通士兵必须要分其中的一半以上。

在海外打仗,敌人弱,钱还多,除了离家远这一条,其他的并没什么限制,不少将士在海外打仗这些年,已经打成了富翁。

但是,现在朱元璋给他们的命令已经完成,这些将士也没有继续在海外呆着的想法了,都想找机会回家,拿着自己用命换来的钱,回到自己的老家好好过日子。

只不过,他们暂时还不能回去,得等从国内传来的军令。

……

王保保败了、蒙元灭亡,这条消息传来的时候,整個朝堂为之欢腾,齐齐为朱元璋贺。

倒不是因为别的,因为朱元璋是反元起家,蒙元的灭亡昭示着朱元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连蒙元都没了,大明就把最后一块小小的短板给补上。

朱元璋看到蒙元败亡的消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不过是王保保败了而已,有什么好激动的?再说蒙元对大明还有什么威胁吗?

除了名义上的完全胜利,就没有其他什么意义了。

对于这种给自己戴高帽,却没有实际利益的事情,朱元璋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草草结束了百官对他的恭贺,然后就去找朱瀚了。

打败蒙元,则意味着大明第一阶段的海外扩张计划已经圆满完成,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的发展了。

而且蓝玉在奏折中也提到,大明将士在海外多年,已经有了思乡的情绪,如果再继续在外征战,这些将士恐怕没了当初的心气。

朱元璋觉得这才是大问题所在,他在国外好不容易打下来那么大片的地盘,没被敌人打败却因为内部原因而无法继续占领国外的地盘,这才是朱元璋需要关心的问题。

而能给朱元璋解惑的,除了朱瀚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人选。

没有让朱瀚来皇宫,而是出宫去找朱瀚,朱元璋很喜欢朱瀚家里的氛围,很自在,比他在皇宫里都要自在。

而朱瀚似乎早就知道朱元璋会来,正在家烤羊腰子吃呢。

这两天,家里生完孩子的女人恢复好了,再加上朱瀚此次去杭城,又带来了两位美人,她们都在争风吃醋呢,朱瀚的腰有点酸,所以吃点大腰子补一补。

朱瀚也在想,自己要不要在应天开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不养别的,只养鹿。

鹿血大补,时不时的放点鹿血补补身子,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是身体不行,铁打的身子也经不住几个女人轮番上阵啊。

朱元璋见到朱瀚在烤吃的,调料下散发出来的肉香,让朱元璋忍不住耸了耸鼻子:“真香!七五,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咱要来了?专门在这烤肉等我呢?”

“不是。”

朱瀚摇摇头,如实说道:“我这两天没休息好,需要补一补,所以在这烤羊腰子吃呢。”

腰子……

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自己这弟弟什么都好,就是……太不忌口了。

啥都敢吃,比如那个叫辣椒的东西,自己听都没听说过,他就敢油炸着吃,还说吃辣椒觉得辣的,不是因为味觉,而是因为痛觉……这都是什么玩意?朱元璋听不懂,但他觉得吃辣椒挺爽的,辣到极致时满头大汗,这大概是朱元璋最开心的时候,只是第二天出恭的时候有点火辣辣的疼。

朱元璋虽然在吐槽朱瀚什么都敢吃,但他现在也不赖,只要朱瀚吃的东西,他都想尝一口,有些他接受不了,便果断拒绝,只是朱瀚吃的津津有味……贼难受。

“来来来,给咱也补一补。”

朱元璋坐下,看着朱瀚烤羊腰子,吃了旁边洗干净的黄瓜,喝上一口酒,别提多畅快。

舒服的同时朱元璋也没忘正事,对朱瀚询问道:“王保保败了,蒙元灭亡,蓝玉询问咱再海外征战的将士应当如何安置,我心里没个主意,七五你觉得应该咋办?”

朱瀚说道:“那就让他们回来啊,这些海外将士回到国内,想解甲归田的,正好可以让他们为吏,在村上、乡里执行哥的命令,这不也正好解决了咱官员不足的问题了么?”

难道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

朱元璋摇摇头:“咱说的不是这个,是继续向外派兵的事,他们从海外回来,那些土地咋整?难道咱就不管了吗?”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