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儿再来,把布料、花样和其他物件的样子都拿来,哀家的女儿的嫁妆,哀家要亲自操办!”</P>
太后有了事儿做,终于不再天天追思太上伤心难过,也是好事。</P>
黛玉看着脸上红红的探春,轻声笑了起来。</P>
就这样,日子开始显得轻缓起来。</P>
……………………</P>
一个月后,万皇后被废,进入冷宫不到三天便自尽身亡。</P>
三个月后,五月石榴正红的时节,探春带着一个县的采邑做嫁妆,嫁给了冯紫英。</P>
四个月后,二皇子与张氏成婚,出宫开府</P>
六个月后,秋收结束,昭明帝对西北开战。二皇子与冯紫英同赴战场。</P>
转年四月,西北大军得胜还朝;探春给冯紫英生了个儿子。</P>
又三月,昭明帝兵发东海。</P>
两年后,天下平定。</P>
昭明帝宣布,开始选秀。</P>
主理宫务多年的寇昭容终于松了口气——她儿子显然并非太子人选,那她白替人干活儿做什么?多累?!</P>
扰攘半年,后宫又进了十几个佳人。</P>
各种争奇斗艳的大戏又开始上演。</P>
太后极不耐烦,带着黛玉便去了北苑汤泉宫“小住”。</P>
这一住便是半年。</P>
到了年底,各地官员终于开始正常进京述职。</P>
已经升任两江巡抚的曹谕也回京了。</P>
昭明帝急忙让给太后传信:“曹匡如回京了!您不要回来看看他吗?顺便过年。”</P>
太后这才高高兴兴地带着黛玉转天便回了大明宫。</P>
再见曹匡如,竟蓄起了胡子。</P>
太后看着乐不可支,哈哈大笑:“那样精致的秀气孩子,为了摆足官威,竟然弄了两撇胡子装大人!”</P>
黛玉在旁边捧着手炉,也抿着嘴笑。</P>
曹谕虽然红了耳朵,却比三年前沉稳得多,只躬身道:“太后取笑了。”</P>
“小曹大人见外了许多。枉费太后娘娘这些年一直拿你当子侄辈,时常念叨呢!”黛玉看着太后愣神,出言提醒。</P>
曹谕忙觑着眼去看太后,脸上立马流露出委屈神情:“臣每回送奏章回京都问候太后娘娘,可从未收到过太后娘娘一次回音。</P>
“臣还以为太后娘娘早把臣忘了。</P>
“三年后才再相见,臣只得恪守君臣大礼,哪儿还敢放肆呢?”</P>
太后惊讶地指着他,朝着黛玉道:“这,这这,这小猢狲竟是在怪哀家不成?”</P>
“他倒没那个胆子怪您。”黛玉掩口笑道,“这只怕是在讨赏吧?”</P>
“这怎么能叫讨赏?”</P>
曹谕振振有词,“臣年节都会给太后奉礼。</P>
“太后既然不方便让人带话带信儿,赐个什么物件儿总容易吧?</P>
“臣没收着过。</P>
“这才以为太后娘娘厌弃了臣的!”</P>
太后被他逗得前仰后合,想一想,忽然一推黛玉,盯着曹谕笑道:“只怕我的赏,你不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