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再等等。听说江南那边快平定了。陛下打算这就跟太上商议怎么给北静王论功行赏。</P>
“消息一出去,他的死对头们会立即把他的不法事放出来,拼命弹劾。</P>
“到时候,太上和陛下一定会宣他回京自辩。那会儿你就可以去江南了。</P>
“跟他岔开。”陶行简给她出主意。</P>
虽然这是个好法子。但是拖来拖去,黛玉担心水上一旦结冰,自己就要走陆路。那样一来费时间,二来实在会麻烦不断!</P>
思来想去,黛玉试探着问陶监:“其实,上次我去太极宫,太上叫了我去说话。曾经提到,还想再去一趟江南,还想带着太后……”</P>
“南巡是天下第一劳民伤财之事!”陶监严肃起来,沉沉地看着黛玉,</P>
“你万万不可出这个主意!你父亲当年,对太上百般敬佩。唯有这一件事,提起来便激烈反对!”</P>
黛玉低头摆弄手指:“我们说的是微服……”</P>
“那我看你是真不要命了!”陶行简咬着牙狠狠地戳了黛玉一指头,“万一有失,你一院子的脑袋够砍的么?!!!”</P>
黛玉鼓着腮看着天,一言不发。</P>
那怎么办呢?!</P>
“世叔,那你帮我盯着些北静王。让他回京的旨意一下,您就告诉我,我就出发。”</P>
黛玉只得退而求其次。</P>
陶行简这才放了心,再说几句最近的日常,便告辞而去,连晚饭都没吃,只拎了一匣子热点心而已。</P>
当夜。</P>
宣政殿。</P>
昭明帝面前,一共十二个“石榴”,一字排开。</P>
除了左手边的四个,另外八个,都敲开了一个小孔,露出了一小堆红色粉末。</P>
今夜值守的恰是何太医,战战兢兢地忙指挥着人戴了革手套,把那些粉末都收起来烧了,又命人把那条长案也抬出去烧了。</P>
然后才擦着满头的冷汗跟面沉似水的昭明帝禀报:“这些药当是同时放进去的。现在看来,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P>
“伤人性命已是做不到,但一旦沾上必定再无生育可能。微臣觉得,陛下这七八年来再无子嗣,说不准……”</P>
陶行简拂尘一甩,指着他的鼻子断喝:“少说这种没来由的胡话!”</P>
昭明帝看了陶行简一眼,陶行简只得气哼哼后退一步。</P>
“何院正,你只管看病。查案子不归你管。</P>
“当年,太子生母难产而死,症状跟这个药,有没有关联?”</P>
昭明帝冷冷地看着他。</P>
何太医一愣,果断摇头:“没有关联!</P>
“先端皇后是因为子大难产,又在生产前误饮了活血的蜈蚣酒,这才出了事!</P>
“当时已经一一查明!</P>
“若是当年先端皇后沾上的是这个药,那必会有面黑唇紫、血崩难止的症状!”</P>
昭明帝脸色微霁。</P>
先端皇后去世时,苍白憔悴,与这些症状无一类似。</P>
挥挥手,何太医退下了。</P>
陶行简盯着中间那四个石榴,低声问:“陛下,吴贵妃死的时候,跟何太医所说症状,可是一模一样。”</P>
“可她这石榴,却是她娘家送进来的。”</P>
昭明帝轻轻地叹了口气。</P>
陶行简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想起来:“哦对了,陛下,智通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