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声达天穹。
------
“你们,都跟我来。我们绕后,包抄汉军。”
先和汉军接触的两队士兵中,有些逃到了战线和营地中间。他们没回战场,也没逃回大营,而是在那观望。
那名黄巾将领,自己在前线战斗,也没有派人管他们。王洛靠近他们时,便骑上马,对他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他仔细斟酌过了。之前在营地里,证明了有些士兵是会服从他的命令的。
而最好的命令,内容一般是目标对象本来就想去做、愿意去做,但是一时还由于某些约束不能去做的事。
这样,命令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理由。对发号施令者来说,自己的命令被执行了,威望提升了;而对执行者来说,自己的利益也找到理由来保障了。
这些逃下来的士兵,没胆子重回战场,也没脸面回大营。那么,就给他们一个或者洗刷耻辱,或者能推卸责任的机会。
下了这个命令之后,王洛就骑着马(这并不容易,牵扯了他不少精力)奔向战场的左侧。在他身后,陆陆续续的跟上了---先是几个人,然后几十人,最后一百多人。
利用转弯的机会向后看了一眼,确认统率点和心理诉求都发挥了作用,有一定数目的人跟上来之后,王洛看了一眼战线。
黄巾一方比预期的要强,还能支持一会。那么,压力就转向汉军一方。
真的作战,自己身后这些人是不行的。他们之前吃过败仗了,心态正脆弱。自己刚才的命令利用的是他们心里不多的那份愧疚,如果真的跟汉军交上火,一触即溃的情况是可以预期的。
那么,攻击的目标就是对面汉军的心理。敢带着少数人来进攻,他们的指挥官应该是个有经验的人;这里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所以汉军真正的精锐不会过来;汉军没有用大量的弩箭来对付缺少甲胄的黄巾军,而且在战斗中一直维持阵线不动。
新兵。这是一支有勇气、有谋略的军官带领的新兵队伍。
那么,他有可大可能发现自己带领的这一小支迂回的队伍,有很大可能感觉到危险。
那样,他会选择撤退。如果撤退的过程中出现破绽,那就可以击破他们;如果依旧阵型严整,撤走了,那也无所谓。
但是,也不能排除最糟糕的一种可能,那就是敌人还有援军。要是自己带着人到了敌人的身后,结果突然遇到又一批汉军
他不再犹豫,策马向前。跟在身后的,是脆弱如风中残烛,强打精神的一百多名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