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处理意见,若是可以便进行采纳。
不可以的话便直接驳回。
或者也可以留中不发。
在这上面,还必须做出一个规定
那就是百官呈送的这些奏章,这个机构不得有任何的隐瞒,需要全部都送到皇帝这里来……”
朱标听到梅殷所说的这话,眼睛不由的为之亮了。
这好像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他已经看出来了,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和中书省以及丞相的区别。
猛的一看,似乎差不多,但是仔细去看的话,这里面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中书省还有丞相,那是总领百官。
而且,丞相还有权直接对很多的奏章进行处理
尤其那些一些小事上,丞相可以完全自己决断,不用给皇帝进行汇报的。
那是真真正正的大权在握。
这也是自己家父皇,为什么会如此痛恨厌恶丞相制度的一大原因之所在。
毕竟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确实很大。
丞相总领百官,为百官之首,天然就会成为百官的主心骨。
他们会和百官站在一起。
在一些事情上,确实会成为皇帝的助力。
但是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为了他们的利益,也要同样会和皇帝进行对着干。
明里暗里进行交锋。
皇权和相权的较量,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胡惟庸如今,早就已经开始上下其手了。
在大事上面他不敢多做什么,但是在那些小事上,却会拿着在那里做人情。
根本不必呈送给父皇,自己就给处理了。
送到父皇这边的奏章,都是被筛选过的。
有些事儿想要让父皇知道就送过来,不想让父皇知道,就不往这边送。
这也是父皇为之恼怒的一个原因。
总觉得自己是在看别人弄的二手东西,有被愚弄。
而你二妹夫现在所出的这个主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考虑了皇帝精力不够,不足以处理这么多问题的情况。
同时,还将还顺带解决了中书省权力过大,欺瞒皇帝的种种做法。
遇上一些能力不够的皇帝时,让朝中的这些能臣,写出处理的意见,让皇帝的定夺,也同样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皇帝能不足的短板。
虽然这样做,在今后同样还会产生不少的问题。
比如一些朝臣在处理之时,会在里面添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货。
而这些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朝臣,在官员之中的影响力,也肯定要比寻常的官员要大。
甚至于在今后,有可能会形成隐相。
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的决策权,终究还是在皇帝的手中握着。
只要皇帝不听他们的,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甚至于,哪怕出现一个特别无能的皇帝,被臣下愚弄。
那有这样的一个制度,在接下来新的皇帝登基后。
主要是一个有能力,有想法的皇帝,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权力。
不至于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
这个制度,确确实实特别的好,各方面都臻于完美。
自己来这边问二妹夫,果然是问对了。
哪怕他也知道,二妹夫这个时候所说出来的这个办法,有很大的可能是二妹夫从看到的一些历史里所得到的。
但别管怎么说,对于朱标而言,就是有用。
他也觉得,这就是二妹夫给出来的主意。
梅殷此时给朱标所说的,自然就是大明在今后,所发展出来的内阁制度。
但是他所说的,并不是完全体的内阁制度。
毕竟完整的内阁制度,除了外面的内阁之外,宫内相应的还有宦官组成的司礼监。
但是这些,梅殷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说出来。
因为老朱肯定是不会用的
对于后宫干政这事,朱元璋是深痛恶绝!
大明皇宫里现在的太监,绝大部分都不识字。
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按照原本的历史,大明皇宫里的太监,被人教着认字,还是到朱瞻基这个所谓的六边形战士时,想要偷懒当懒狗。
才将之给定下的。
让宫里面的太监,读书识字。
也是从这里开始,逐渐形成与内阁形成相应的太监批红等制度
在皇权的轮替当中,皇权被进一步的削弱。
朝臣的权力大大的增加。
文人士大夫的力量越来越强。
皇帝为了和外面的朝臣进行相抗。
才把太监给推了出来。
用太监和朝臣进行抗衡,这是很早就有的做法。
当皇帝的权力被不断的吞噬了,外面的臣子和皇权之间的争斗越发激烈之时。
皇帝往往会用出两**宝。
一是太监,二是外戚。
制度的制定,都是按照当时的真实需求来的。
只有符合当时客观情况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制度。
梅殷觉得,如今有朱元璋朱标坐镇,现在的大明需要内阁制度。
但是,却并不需要那种,有司礼监的内阁制度。
现在这个就够用。
至于说后面的事情,按照后面的发展,再做出一些改变就行。
不要想着制定一个万世不移的制度。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世界在发展,情况在变化,那相应的制度以及一些应对办法也就需要发生改变。
不然的话,旧的制度不适应新的情况,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甚至也会引发灾难!
朱标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拿起笔,将这些给记录了下来。
觉得二妹夫说的,都是金玉良言。
梅殷见到朱标这般认真。想了一下,便又开口道:“大哥,除了这方面外,我觉得在军制上面,或许也可以再进行一定的改动。”
朱标闻言顿时抬起了头:“二妹夫,快说。”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并且还显得很惊喜。
本来自己这次过来,就是向二妹夫询问,在废除了丞相,还有中书省后。
大明该如何进行相处。
没想到,自己家妹夫居然还说出了,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二妹夫所说的这个解决办法,就已经如此好了。
那再说出来的,肯定也都是特别好的金玉良言!
梅殷道:“在兵马这上面,看得出来,父皇对于不少事情是有些不放心的。
那么也可以设立出一个机构来,专门应对这军事上的事儿。
比如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军机处,里面的军机大臣并没有什么决策权。
最大的用处就是,当个传声筒,来承接传达皇帝在军事上面的意思。
而且,这军机大臣并不是高官。
只是一些低职高权的存在……”
梅殷在这里向朱标说军机处的事儿。
内阁,以及后面的军机处,两个机构出现后,可以说是将皇帝的权力弄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