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于正月十五日行告庙礼,正月二十六日,在正阳门举行隆重的推毂仪式,亲自为李建泰饯行。
李建泰未至山西,山西省城太原就在二月初八日陷落。
李自成颁布讨明檄文,内称‘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要求朱由检君臣马上投降,可保荣华富贵……
“呸!咱就知道!咱就知道!
又是一个嘴上说的热闹,实则贪生怕死之辈!
说什么御驾亲征?
结果最终也不敢去!
这就像了唐玄宗三次说御驾亲征,结果三次都没去!
一溜烟的跑到了蜀中,苟延残喘!
还说一次就弄死了几个大将!
硬生生把潼关,长安等地拱手……
如此骂着,朱元璋忽然间想起,这大明的亡国之君,可别像靖康之耻时的宋徽宗,宋钦宗那样的狗东西一般,丢人现眼吧?
当这样的念头在心中升起之后,之前觉得自己已经心死的朱元璋,又一次紧张起来。
并觉得无比的心疼……
画面还在继续——
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宁武遭遇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将其击败,从此入京之路畅通无阻。
在此期间,朱由检想调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关宁劲旅来京勤王。
但因不愿放弃宁远,以及饷银不足等问题而作罢。
明廷内部围绕南迁的争议也公开化。
李明睿上疏疾呼南迁,遭到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强烈反对,斥为“邪说”。
内阁首辅陈演,亦不赞成。
左都御史李邦华,则提议太子和诸王先南迁……
朱由检见南迁争议很大,便于二月二十八日表态拒绝南迁。
声明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愚蠢!”
朱元璋出声骂道。
若是不知道前因后果,听到崇祯这么说,他还会高兴。
但是现在,他却不会这么想了……
说什么要君王死社稷?
无非就是自己不敢担南迁的骂命,仅此而已!
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等心性,当什么皇帝?
——三月初三日,出征在外的李建泰,也上疏请求南迁。
并愿奉太子先行。
朱由检召见群臣议论,依然分歧很大。
光时亨甚至说,太子先行是模仿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故事。
但在谈到战守之策时,诸臣集体沉默。
朱由检先是重申国君死社稷。
再看到诸臣集体沉默后,拂袖而起,斥责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呸!”
朱元璋忍不住赔了一口。
对于自己这个子孙,是越看越不顺眼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是怎么有脸说出这种话
他还觉得委屈?
作为一个皇帝,在这种时该怎么做?
那不是应该他站起来指挥众人的吗?
结果到了这等危机时刻,反倒还在那里想着什么虚名!
还想要等着百官站出来来做事儿,先开口。
也不看看,他在此之前都杀了多少的大臣。
在这等时刻里,朝廷哪里还有什么敢言之人?
这就是个妥妥的亡国之君!
以勤政而亡国之人,也算是前所未有!
——月初四日,朱由检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
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
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
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
其余总兵也都有升迁。
与此同时,朱由检决定放弃宁远。
征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率兵入卫。
又征调唐通、刘泽清率兵入卫。
结果刘泽清不奉诏,在劫掠临清后南奔。
吴三桂手下虽有五千精兵,但因为要内徙关外军民,拖慢了速度。
只有唐通的两勤王军及时赶到,被派去守居庸关。
三月十五日,居庸关破,唐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先锋抵达京郊,陷昌平,焚皇陵。
崇祯大惊,随后就便开始寻求守城之策……
几个画面闪过之后,之后,朱元璋看了崇祯下达了募集银两守京师的命令。
并且,在进行募集之前,他还做了一个很乐观的估算,觉得至此国破家亡的时刻,必然能够募集到很大一笔钱用来守京师……
但是,在真正开始进行募集后,发生了种种迹象,却又一次让朱元璋情绪出现了很大的波动——
崇祯帝关系最近的外戚,就是他的几位老丈人。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袁贵妃父亲袁祐。
崇祯想让他们三人给带个头。
因为相比文武大臣,他们外戚的命运与皇帝休戚与共。
按理说他们应该极力支持皇帝女婿才对。
崇祯虽然对文武大臣刻薄,但对他们外戚来说,可是待遇不错。
袁佑为人一向是胆小谨慎,凡事不冒头。
田弘遇为人骄纵,周奎则是生性吝啬,庸碌无为。
但不管怎样,三人在捐款一事上,能够达到惊人的一致,就是没钱
崇祯的正牌老丈人周奎,他原先是一普通老百姓。
天启六年,他女儿被选为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当王妃。
明朝的妃嫔出身都不高,他沾了女儿的光。
被授予南城兵马司副指挥。
朱由检即位,升为都督同知,后又升为右都督。
崇祯也把周家的舅哥一同升为都督同知。
周皇后儿子被立太子后,周奎被封为嘉定伯。
靠着身份便利,周奎迅速积攒了巨量财富……
崇祯第一个想到了老丈人周奎,告诉去往周家筹钱的司礼监太监徐高。
这次一定让老岳父拿出五万到十万来。
崇祯不白要钱,让徐高带着圣旨去。
加封周奎为嘉定侯。
结果徐高吃了个闭门羹,周奎一口咬定自己没钱,
气的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周奎没办法,扣扣索索地挤出了一万两上交。
崇祯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命令再加一万。
周奎这次说什么也不拿了,跑到宫里跟女儿周皇后哭穷。
无奈的周皇后,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了他五千两。
没想到周奎在中间吃了回扣,贪下二千两,只给崇祯三千两。
总共捐了一万三千两的周奎,害怕崇祯不依不饶。
干脆叫人买了发霉的大米,对外宣称家中都把钱捐了。
生活已经贫困不堪,家里只能吃霉米度日了……
再看另一位外戚,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沾女儿的光,担任游击将军、锦衣卫指挥,封左都督。
后来女儿死了,待遇就不如从前了。
于是把陈圆圆劫夺入京,有意献给崇祯而没能成行。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重新找靠山,就把陈圆圆献给了吴三桂……
崇祯帝派太监催捐款,好说歹说,才跟周奎一样,拿出了一万两,之后一个子也不掏了。
还有天启皇帝的张皇后父亲太康伯张国纪,也只拿出了一万两……
外戚们不肯利索掏钱,那底下的大臣们更是精明。
在京的大臣们朝也不上了,纷纷撸起袖子,叫上仆人,涌上京城街头,开始摆地摊。
公开叫卖自己家的东西。
有的甚至在自家大门上挂起出售房屋的公告……
有的大臣看情形不对,跑路走人了,离开京城,避开这次捐款……
前首辅陈演说自己是清官,没有银两可捐。
事实上他二月份辞职时,崇祯还给了他一笔补偿。
自己家里更是藏有巨富……
接替他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
这点钱与其说是助资,还不如说是寒掺崇祯帝……
被文武大臣瞧不起的太监,反而是在这次捐款活动中,拿出了大头。
太监王永祚、王德华、曹化淳几个老实人各捐五万两。
太监王之心家中最富,但很吝啬。
没有多拿,只捐了一万两……
而崇祯前前后后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送孟吉涛钱粮,也不过是二十万两……
朱元璋看着模拟器当中,闪过的一幕幕的画面。
看着那最终被汇集起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他的拳头握的咯吱吱作响!
这些狗贼!当真是好狗胆!
大臣太监皆富,唯独皇帝独穷!
哪有这么糊弄皇帝的?
这些人看起来,只怕都是想要喜迎李自成了。
只是,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是生是死?
还是荣华富贵依旧?
朱元璋在心里面想了一会儿之后,心头已经升级了诸多的阴霾。
这些欺上瞒下,意图卖国之人。
今后在李自成那边的生活,只怕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他见多了相似的事情。
这些人为什么如此有恃无恐?
最大的原因,还是准备抛弃明朝,抛弃崇祯。
转头到李自成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