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四弟岳乐的救援信后,博洛无奈之下,只能改变了原入驻滋阳的计划,将临时行辕置于济南府新泰。
然后,博洛开始发号施令,准备与北伐军决战。
决战,至少该组织起一场战役。
博洛放弃了增援岳乐,而是回信急令岳乐北返,甚至告诉岳乐,可以断臂求存。
岳乐在接到博乐回信时,神情是沮丧的。
但他明白,他三哥没错,这个时候向淮安增兵,只会被北伐军牵着鼻子打,那后果不言而喻。
没有了西路大军依为犄角,自己在淮安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了巨大的突出部,再拖下去,就会遭受三面合围。
岳乐终于做出了决断,弃金城一线约有一万人为断后,率主力四万左右向海州方向急退。
……。
史坤立功了。
他率两营,一千五百余人急袭海州。
说来好笑,岳乐在海州留有八千守军,他们原属青州府的驻军,是前明降清的府军。
这些人对哪方都没有忠诚,他们只是为了生存。
也对,前明降清的军队,到现在,最年轻的估计也至而立之年了,这样的老,哪还有热血涌头,奋勇搏杀的意志?
谁强了,降谁,谁来了,降谁……如此罢了。
史坤率部至城下,只向西门城头打了一阵排枪之后。
海州城降了。
更可笑的是,史坤发现,自己一千多人,得每个人看管六、七个俘虏降兵。
难吗?
是真难!
这可是在敌后,万一要是降兵再反,那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果杀降,这连史坤自己都觉得不道义。
没得人家降了,还背后捅人家刀子的道理。
加上这八千降兵,皆为汉人,杀降服于自己的同胞,史坤还真下不了这黑手。
于是,史坤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这八千降兵部署于城中府衙。
同时,从自己军中抽调了百人,派往降军军中进行控制和引导。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史坤看来,急袭海州得手其实只是运气好,难的是如何守住。
守不住,这场奔袭就是一场作秀,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但想守住海州,象钉子一样钉在这,挡住如潮水般涌来的南面清军,太难了!
但史坤想试试,为人一遭,唯有试试,才可不负这身皮囊!
他一面整固南门防御,一面派人急传沭阳三营、邳州四营赶往海州。
可这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三营、四营就算满编也不过一千多人,何况邳州四营已经伤亡殆尽,加上路途太远,恐怕赶到海州时,数万后撤的清军,早已将海州连同史坤所部,连皮带骨一口吞下了。
史坤传令,无非是对自己、对此时部下的一种激励……不,准确地说,是给予一种希望罢了。
海州,这两营将士,将面临着怎样惨绝的战斗呢。
而此时,史坤还没有意识到,他面临的不是敌人的反扑,而是敌人疯狂的撕咬,因为敌人不是反击,而是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