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鞑子一样不缺窝里斗(1 / 2)

汉明 八无和尚 1072 字 11个月前

福临认为,多尔博只是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孩子,虽说嗣了多尔衮的王位,可毕竟不是亲生,只要多施恩,定能誓死效忠于自己,毕竟同为爱兴觉罗的血脉嘛。

这次洪、范等人没有阻止,在二人心里,阿济格对皇权的威胁,确实远远大于多尔衮。

因为多尔衮尚能懂得些许收敛,可阿济格,就是一蠢货!

阿济格敢当众称福临为“孺子”,更敢亲笔写信,向福临进言,说济尔哈朗只是先皇叔父的儿子,自己才是皇帝亲叔叔,所以,济尔哈朗的“叔王”理应让给他。

这也太……嚣张了吧?

济尔哈朗自然不会阻止,朝廷合力对一个威胁自己“叔王”地位的人下手,他有何理由反对?

连布木布泰也不反对,因为多尼死了,得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得有人来承担这个后果,而选来选去……只有阿济格最合适。

所以,布木布泰没有反对,但提出必须荡平扬州府的金湖县,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衡阳镇,隶属金湖县。

太后的懿旨,自然不能随便对待,虽说福临视生母为“老妖婆”,可毕竟是生母。

只要是双方决策是相向的,福临没有忤逆布木布泰的道理。

而这桩君臣都认为并不困难的差事,就交给了福临此时最信任的“叔王”济尔哈朗的三子——勒度。

君臣既然都认为这是件不难搞定的差事,因为此时从京畿至凤阳府,都是清军的地盘,而从凤阳府至金湖衡阳,那就是一水之隔啊。

那么,这样肥得流油的差事,自然不能便宜了外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试想,勒度要是完成了这桩差事,既圆了太后的心愿,又为多尼、罗科铎报了仇,还顺便为自己立下军功镀上一层金,前程自然不可限量。

顺带着,也算是变相奖赏了“叔王”济尔哈朗的忠心,济尔哈朗长子早夭,次子就是一不成器的纨绔,要是能将三子扶持起来,也能给已经迟暮的济尔哈朗一丝念想,可谓一举数得啊。

正因为君臣觉得这差事不难,所以,交给勒度的兵马并不多,福临还算是大方的,调派了刚刚组建完成的新军三千枪骑给勒度。

因为这支新军是福临亲军,当然怒马鲜衣、形象高大,一副天子禁从的气派。

然而,济尔哈朗终究是担心儿子安危,还为此加了道双保险,调派了他自己的亲卫骑兵六百人加入到了勒度的队伍。

临行之时,济尔哈朗私下交给了勒度一个锦囊,千叮嘱万叮咛,交待勒度,“此锦囊可保你此行无虞……但非万不得已,切莫打开……切记!切记啊!”

……。

吴王殿下要亲征。

这在江南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无数人、无数想法、无数的小九九啊。

但最大多数的人,都为吴王捏了把汗,他们同仇敌忾地将自家男丁送往各县衙门,执意要从军,随同吴王殿下北伐。

而三大学院的学子们,更是隔天小游行,三天大游行,在各府州县,宣扬王师的武功、鞑子的残暴和江北民众的水深火热。

陈子龙为此特意在汉明半月谈刊文,引用了吴争曾经的话“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

建兴朝廷特意颁旨天下,加封吴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当然,这头衔太虚,还不及吴争本来的大将军来得更有说服力。

但这是一种姿态,让天下臣民明白了朝廷、君臣的同仇敌忾,那么,就算有看不惯吴王的一引起人,也不得不先收敛起来,夹紧了尾巴……过了这节骨眼再说。

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