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烟四起(二)(1 / 2)

汉明 八无和尚 1021 字 11个月前

可如今局势变了,双方打成这样,和约已经成了一张废纸。这支军队还有一万多人,分驻二府,实力尚在。

虽然大将军府的注意力集中在北面,近来“无事可做”的孙嘉绩脑筋动到了台、温二府的清军头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厉如海原本没有反应,主要的原因还是不想违背吴争的命令,对于厉如海而言,从小小的一县捕头,至今日的从五品副都指挥使,厉如海已经相当满足了。

可这次真的不同,吴王被困于淮安,若真有差池,大将军府必分崩离析,除了吴争,谁还能将大将军府辖下各方势力捏合起来?

先不说自己这一批追随吴争从始宁镇出来的嫡系,就说张国维、钱肃乐、熊当霖这些前朝老臣,谁能按得住他们?就更不用说象后来收拢的各方势力了,譬如如今在广信府的李过,他辖下原忠贞营,岂能雌伏于别人?

所以,厉如海有了巨大的危机感,从而同意了孙嘉绩这个“不靠谱”的战术建议——合击台、温二州。

之所以说它“不靠谱”,倒不是战略不靠谱,而是指借口和兵力。

金华卫前身是沥海卫,原满编为二万人,这已经是当初四卫最大的编制,其余各卫只有一万人,但因为当初沥海卫是吴争起家的老底子,又扼着沥海这个重要位置,所以编制特别大。

但随着吴争不断向北拓展地盘,沥海的重要性渐渐降低,所以,在多铎发动绍兴战役失败后,各卫的编制同时扩大,可被改编为金华卫的沥海卫,依旧是二万人编制。

如今被陈胜带走五千人,厉如海手中,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五千人了,这还包括三千左右战前补充的新兵。

做为一府驻军,势必不可能全军离开驻地,毕竟台、温两州还有敌军盘桓着,稍有不慎,老巣遇险,那就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说,厉如海最多可以配合出兵的兵力,不能超过八千人。

而孙嘉绩的处州卫,情况也是如此,二万编制,有四成是不久前补充的新兵,寻常战斗或者守城,练练兵也行,可这种攻坚战,新兵几乎就是一合即没。

孙嘉绩最多也只能出一万人,这已经是二卫的极限。

那么,事实上两卫合起来,也就一万八千人,与盘桓在台、温两府的清军相差无几。

谁都知道,兵力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守军占大便宜的,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趁乱收复二府,非常困难,这是第一处“不靠谱”。

第二处“不靠谱”,便是需要寻找的出兵借口。

当然,不是要向清廷解释,而是要向大将军府解释的借口,毕竟,还没有明令,解除之前吴王的禁令。

而孙嘉绩的借口太过……粗糙,他前几天派出一支小队,从青田沿水路悄悄进入温州界,捉了两条“舌头”回来。然后就宣称,清军“悍然”越界,趁吴王被困淮安时,意图染指青田。

这借口确实粗糙,是个人都知道,如今台、温两州的清军,自顾不瑕,要知道从之前义兴朝与清廷停战以来,长长两年时间,这一万多清军,在处州、金华二卫的牢牢钳制下,哪敢有丝毫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