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愿。”景子愿不卑不亢地坐在甄鑫的对面。</P>
既然会在船上吟着自己的诗勾引自己,想来这位前学宫教授对自己的出现,早已有了心理准备。</P>
试试,也许能用。</P>
“如果有可能,你还会回到广府学宫任职吗?”</P>
景子愿微微一怔,而后苦笑着摇了摇头。</P>
“为什么?”</P>
“人生在世,有所为而有所不为。”</P>
“你是对学宫的行为有所不满,还是觉得,在广府学宫中实现不了你的抱负。”</P>
景子愿长叹一声,说道:“这世间,能活着已经很不错了,哪有抱负可言!”</P>
“那,你今后有什么打算?”</P>
“愿追随甄公子左右,任公子驱使。”景子愿拱手说道。</P>
这么巧,你也看好我?</P>
如今对于莫名其妙地看好自己的人,甄鑫总是有些警惕。若非心底还有一些良知,他都快被这些人拐到沟里去了。</P>
换作他人,可能早就把自己当成是个真命天子!</P>
而对于那些想坑杀自己的人,甄鑫只有更多的疑惑。</P>
甄鑫沉吟半晌,问道:“为什么?是因为我救了米曼娘吗?”</P>
景子愿坦然说道:“这是首要的原因,仅此一点,有朝一日公子若是需要,我依然会倾力相助。”</P>
一种是被动式,一种是主动式,态度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所提供的服务天差地别。</P>
果然是这时代的文人,除了隐然的傲气之外,还有一种深入骨髓的酸腐味。</P>
“愿闻其详。”甄鑫正色说道。</P>
“公子在广州,搅动风云,并非偶然。在下以为,公子虽然没有机会得继大统,但是你不为人知的出身,很可能成为影响到太子之位的关键因素。”</P>
甄鑫几乎一蹦而起。</P>
这位大叔,语不惊人死不休啊!</P>
虽然甄鑫心里对此隐约有所猜测,可是听着景子愿如此淡然地捅破这层窗户纸,依然让他感觉到阵阵的悸动。</P>
似乎感觉不到甄鑫心里的波动,景子愿慢条斯理地说道:</P>
“元朝自称华夏正统,其实不过是改头换面之后的蒙古国。无论是元国对外正式称呼,还是他们自认为的国人,以及官方用语,无不显示其睥睨汉人的态度……”</P>
甄鑫默然。</P>
元国对外全称,是“大元蒙古兀鲁斯”,沿用的正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兀鲁斯”。而国人与官方用语,自然指的是蒙古人与蒙古语。</P>
那么,这到底算不算中国的王朝?</P>
所谓“夷入华则华,华入夷则夷”,这个“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P>
就是千年之后,也依然说不清楚。</P>
“忽必烈称汗之时,因为得不到当时蒙古大多数王公的支持与承认,不得不依靠北地汉人来争夺天下。是以,他重用以刘秉忠为首的汉人,以汉法治理汉地,最终凭借汉人的支持击败了当时获得大多数蒙古人支持的汗王阿里不哥。”</P>
“而太子真金,正是忽必烈向北方汉人文武大臣妥协的结果。”</P>
确实,在真金之前,蒙古人就没有立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