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捧杀(2 / 2)

便是滕府尹也有些意外,不过王伦应该是个知分寸的人,他在这里作的词,肯定不会对自己不利。或许传出去时,还能让自己涨粉呢。

只是若达不到自己心里想的,慢说给崔念四那小娘子赎身,便是崔念月,也得想办法弄到身边!

王伦便叉着手,对着滕府尹深施一礼,道:“小可走南闯北,自信阅人无数,平生听说、见过风流人物者不知凡几。但学识、风采、品性俱佳者,唯三皇子与滕府尹耳。

今日蒙府尹高义,助小可一臂之力,与崔小娘子结一世之缘。承其情,感其恩,特作诗一首,以慰其洒脱之风姿,浅思欣向往之。”

一番铺垫之后,滕府尹心下稍霁。不管怎么说,当着众人的面把自己夸一番,虽然被左右幕僚拍马早已习惯,毕竟从山水郎口中说出,还是感觉稍不一样。

想着王伦总是闻名遐迩的才子,又很识趣,他看中的崔念四只怕不好强夺了,而且传出去影响不好。倒是那个崔念月须得动些主意才好,谅那个花荣不敢违拗。

王伦当然想不到滕府尹的龌龊心思,自己先沉浸在抄诗前的渲染中。便抬头看天,气沉丹田,架势已然做出----经过几番锻炼,他早已把这一手弄得十分熟练。好诗好词若没有好气势伴随,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也显不出自己的风度来。

“《投滕直阁与义》,王伦。”

滕府尹字与义,直龙图阁学士是其加官,为虚衔。

众人都凝神来听,想来今晚之后,京中必然又出一轮热潮。自己躬逢其境,莫有荣焉。

“游山五岳东道主,

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

使我衣袖三年香。”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一篇赠诗,最情见乎辞、令人感动。后两句乃是千古名句,把主人洒脱、博雅刻画得淋漓尽致。

王伦也是没办法,要不是实在没有应景的诗,也不能轻易拿出来用----它本来该赠与三皇子才好,可惜了。

人群里蓦地爆出一声好字。在座的不敢说都是学富五车,好歹也是有些墨水的,不然也不能做到朝中的高官。听了此诗,倒不全是王伦的名气,只觉得十分之好。

便是滕府尹也心花怒放,他有种直觉,这首诗一出,他的儒雅博学之名肯定是传出去了!将来只要提到“三年香”之句,便会想到他滕府尹,人生不亦快哉!

原想着事后给王伦小鞋穿的,现在肯定不成了----只是如何收场?

然后灵机一动,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