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抿了抿唇,继续说道:“村里有大部分妇人都是带着孩子的寡妇,她们丈夫去世之后便无依靠,虽由子嗣继承亡夫的土地,但依照现在的律法,若寡妻带子改嫁便不能继承亡夫之家业,所以她们都不愿意改嫁,而她们又无法养活自己和孩子,所以每日都过得非常辛苦。”</P>
听完张宁的话,秦末微思索片刻。</P>
因为秦国律法大部分沿用的仍是汉朝的《二年律令》,其中明确规定:寡妻成为户主后,如果再次改嫁出去,为人妻者不得为户,自然丧失户主身份。只能视为寡妻死亡,由已死之夫的其他继承人继承户主身份。</P>
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寡妇改嫁时和现任夫婿侵占亡夫子女的田产和房屋,但这种做法对于寡妇们来说实则并不公平。</P>
而秦国现在需要人口,这些寡妇就得改嫁。</P>
“此事我自有主张。”</P>
见秦末有所考虑,张宁也不再多言。</P>
她知道,秦末心系天下百姓,想必会为那些孤儿寡母着想吧?</P>
……</P>
翌日早晨。</P>
当朝阳从东方升起时,清风村的村民也纷纷拿着锄头,水桶等物准备下地干农活。</P>
秦末继续在村里走访调查。</P>
此刻,路过一个胡同,看见村民在灌水便问道:“老乡,你们这水是从哪儿取的?”</P>
“回上差,这是十几里路的沙河水库取的。”这名正在灌水的乡亲赶紧回道。</P>
“三年前朝廷不是下放了一个打水井的政策吗?而且陛下还让工部派人在冀州各村县协助村民打水井,难道你们村没有打井吗?”</P>
秦末疑惑的问道。</P>
这项政策就是为了应对北方即将到来的旱灾,难道没有受到重视?</P>
那老乡叹息摇头道:“朝廷是派人来了,说是俺们村地质不行,接连打了几口井都没有水,所以他们也就离开了,这件事也就作罢了。”</P>
秦末闻言点了点头。</P>
打不出水确实没有办法,现在工部也没有那个能力将水井挖个几百米,直接挖到地下河。</P>
“这是用牲口拉的?”</P>
“俺拉的,没有牲口,年前县里给俺们清风村发放了一头驴和一头黄牛,平时我们都宝贝得不行,哪能让牲口干活这种活呢?”</P>
听到这话,秦末心里又是一阵心酸。</P>
在村民的心里,牲口比人精贵,因为春耕的时候一头牛能顶四五个壮劳力,他们自然舍不得。不过这倒也符合农村的特性,在古代农村,耕田的基本都是用人力,牛确实比人精贵。</P>
“以后都会好起来的。”</P>
秦末拍了拍这位乡亲的肩膀,这话何尝又不是说给他自己听的。</P>
随后,他带着众人继续朝前面走去。</P>
走着走着,秦末竟然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P>
他便前去查看一番,究竟是怎么个事?</P>
一间还没有腰杆高的土墙内。</P>
只见一群七八岁的小孩,正端坐在一间教室内,跟着台上的一个文士念书。</P>
这一幕着实让秦末有些惊讶。</P>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