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九章 名字不好(2 / 2)

“是封疆大吏,还是择选地方太守?”</P>

“如今的岭南,需要一言堂,还是封疆合适,不然各方意见不一,政策也不好推行,”杨铭笑道。</P>

来护儿一脸苦逼的开始埋头沉思起来,东宫谁性格比较稳重,可以就任封疆呢?</P>

李百药?这个人有点太温和了,温和的都有点软弱了,当不起这种差事,李纲又太老。</P>

不对,不能从东宫选,东宫的人事安排,恐怕太子心中已经有主意了。</P>

思考半晌,来护儿硬着头皮道:“臣以为,唐国公比较合适。”</P>

我擦,你可真阴险,趁着李渊不在,把人家扔岭南?杨铭笑道:</P>

“就这么定了。”</P>

如今天下大定,山西不需要太原留守,有裴寂这个太原太守就可以了,所有太守都直归朝廷管理,不能再有李渊这种大区总管了。</P>

朝堂上的李建成咬牙切齿,吗的,你是恨不得我们父子永远见不着是吧?</P>

杨玄感笑道:“荣公既然就任兵部,江都是否还要再派人镇抚?还有林士弘,是不是应该召回。”</P>

“江都不能再放人了,”杨秀沉声道:“南方除了岭南,不宜封疆,不然容易脱离朝廷控制,江都太守不是空下来了?补个太守就可以,至于那个林士弘,本是鄱阳人,让他来北方当官,属下将官全打散了,分往各地。”</P>

人家确实有大局观,不愧是杨坚的儿子。</P>

但是他本来是想举荐次子杨明去江都做太守的,结果还没开口,杨铭就已经定下人选了。</P>

谁呢?东宫家令寺陈叔达。</P>

老陈家在江南是有底蕴的,又是陈淑仪的家人,靠得住。</P>

杨秀一脸吃瘪,赶忙又道:“那么历阳太守,让杨明去吧?”</P>

“哪个杨明?”杨铭笑呵呵道。</P>

杨秀一愣,好小子,我儿子跟你同音,都得改名了是吧?</P>

“就是臣的次子,他这个名字臣起的不好,得改,”杨秀道。</P>

杨铭点了点头:“那就让他去,但是去了别乱来,不要以为是孤的兄弟,我就会纵容他为祸一方。”</P>

“一定不会乱来,臣的次子,是个老实人,”杨秀笑呵呵道。</P>

萧皇后忍俊不禁道:“老实人好啊,老实人做事有分寸,老四在洛阳还没有府邸吧?”</P>

杨秀赶忙道:“回皇后,暂时住在长子的蜀王府。”</P>

“儿子是蜀王,父亲却没爵位,是不是不太合适?”萧皇后看向杨铭。</P>

杨铭笑道:“那就给四叔再建个府邸,总不能将杨孝的爵位再给四叔,不合适的。”</P>

“确实不合适,”杨秀明白杨铭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要是敢开口要王爵,杨铭就不会再重用杨孝,你们父子俩只能有一个王,你自己选吧。</P>

接下来,尚书省又安排了一些政务,各部门都下去忙去了。</P>

这跟后世的开会性质差不多,主要是布置任务,然后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P>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曾说过:慢慢来才是最快的方法,所有人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做自己的事情,最节省成本了,不会有作用力互相抵消,大家都会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往前走。</P>

朝堂就应该是这样,每个人的工作性质,要分的很清楚,干什么的就是干什么。</P>

但是眼下的大隋朝堂,有很多位置的人,手伸的太长,他们的权利超出了他们的职权范围。</P>

这种现象想要扭转,几乎不可能,要不然当年明月也不会有这样一番话,他是从历史无数失败的例子中总结出来的。</P>

总结经验,与落实践行,这是两码事。</P>

不过杨铭会尽力去改善,能改到什么地步算什么。</P>

这天晚上,杨铭来到了徽猷殿,昏暗的灯火下,坐在了老爹杨广的床榻旁的椅子上。</P>

杨广眼下睁着眼,但是说不出话来,因为给他下药了,不过他能听到。</P>

“父皇好好养伤,朝堂的事情有和我母后主持,你不必担心,”杨铭面无表情道。</P>

杨广急怒攻心,都快气死了,浑身颤抖着想要抬起手了,都做不到,内伤加外伤,惨的一批。</P>

杨铭见状,赶忙不吭声了,您别气死啊?这时候您可不能死,再挺一挺吧,等儿子将大隋彻底掌握在手中的时候,当大家都快忘记你的时候,您再死。</P>

为了避免刺激到杨广,杨铭只呆了一会,便赶紧离开了。</P>

负责伺候杨广的宦官和宫女,今生今世都出不了徽猷殿。</P>

杨广死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