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一章 三个慰抚使(1 / 2)

历史上,一征高句丽失败,元素颇多,别看征调了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对外号称两百万。</P>

实际上真正的动手的,就是宇文述的九路总管共计三十五万精锐,以及来护儿的八万江淮水军。</P>

也就是说,总计四十多万大军。</P>

那么剩下的为什么用不了呢?</P>

第一,攻打高句丽,必走辽西走廊,一百多万人从这里过去,耗时多久呢?得一个半月,所以先期进入高句丽的精锐已经打起来了,后面的人还堵在辽西走廊过不去呢。</P>

历史记载:日遣一军,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P>

整个大军,首尾相隔一千里,别说策应了,不拖后腿就已经是上天保佑了。</P>

第二,就是后勤保障,先建洛阳、再挖运河,又修驰道,一年一个国家级重大工程,国库根本扛不住,所以历史上,后续部队的粮草,全给了前方,也就是宇文述的九路大军。</P>

杨广令前锋将士人皆负重三石军粮,并言:遗弃米粟者斩。</P>

开皇年间,一石为106斤,但是杨广继位之后,复依秦制,改度量衡,所以一石成了35斤,那么士兵负重三石,就是特么的105斤。</P>

扛着一百多斤的粮食,怎么打仗?</P>

管饱是真管饱了,但是也给士兵造成极大的负担,以至于遗弃军粮者数不胜数,打到最后,前线缺粮了,在这种情况下,宇文述接受了高句丽的诈降,以至于三十五万大军,逃回辽东的只有2700人。</P>

第三,就是杨广同志的微操指挥,前线凡有重大之决策,都得先汇报给他,他决断了,再告知前方将领该怎么做,这一来一回,多好的战机也没有了。</P>

这就是盲目的自信,身上背着灭陈之功,太自以为是了,殊不知隋灭陈出了大力的,是高熲、杨素、贺若弼和韩擒虎。</P>

高熲做为元帅长史,统领全局,杨素一举歼灭旧陈水军,贺若弼大破陈军陆路主力,韩擒虎攻入建康。</P>

你要是将这四个人放在高句丽,高句丽一样会灭。</P>

所以高句丽之败,杨广得背百分之八十的责任,剩下那二十,才是宇文述、于仲文等人的责任,孤军深入,战线拉长,以至于后勤军需不济,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诈降的时机非常合适。</P>

当然了,来护儿也跑不了,他败的太早了,歼灭高句丽水师之后,他膨胀了,直接就要去打平壤,周法尚没有劝住,以至于水军大败。</P>

宇文述的九路大军抵达平壤的时候,还寄希望于来护儿接应呢,殊不知对方已经全军覆没。</P>

如果当时来护儿能稳住,静等陆路大军抵达,那么高句丽灭定了。</P>

杨铭认为,老爹多半不会听劝,撤掉慰抚使,所以他给其中三名慰抚使写了信,希望这三个人务必不要掣肘统帅,更不要接受高句丽任何方式的诈降,话语很温和,但也隐隐透露着警告之意。</P>

他要让这三个人明白,你们这次不听老子的,等回来以后,看我怎么收拾你们。</P>

这三人分别是御史台侍御史韦德蒨,驸马宇文静礼,司隶别驾杨綝。</P>

九个慰抚使里面,杨铭就认识这仨,剩下那六个,都是老爹这些年巡游各地选拔上来的,说到底,九个人都是老爹的人。</P>

韦德蒨是韦贞的亲弟弟,韦贞的原名叫韦德正,但是他被亲爹韦师过继给了大伯韦峻,等于是给人家韦峻顶了门户。</P>

过继这玩意只要过继的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袁绍一个袁世凯,这都属于是靠过继发家的。</P>

韦贞和韦德蒨这都是杨广当年晋王时期的老人了,因为他们俩的亲爹韦师,是杨广的晋王府司马。</P>

有韦纤惠这层关系,韦德蒨应该是听劝的,也不会将杨铭给他写信的事情告诉皇帝,因为出卖别人可以,但你不能出卖太子,那是跟自己过不去。</P>

至于宇文静礼,这是杨广妹夫,跟杨铭也打过交道,人品不错,靠得住。</P>

杨綝就不要说了,杨雄的次子,燕小堂的模样,有八成彷了她这位亲二舅。</P>

这三个人其中之一,如果做了李靖的军中尉抚使,那么李靖大可放手去干。</P>

“第一个关口,就在辽河,此河横贯辽西走廊最东端,乃高句丽必守之地,”杨铭指着地图,朝李靖道:</P>

“渡河之前锋军,职责是击退敌军对我主力渡河期间的骚扰,责任重大,没有搭建好浮桥,万不可盲目渡河。”</P>

历史上,麦铁杖就是死在这里,宇文恺掉了大链子,他主持搭设的浮桥,短了一丈多,差不多有三米。</P>

辽河那可不是小溪小水,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P>

就差这三米,人就得掉下去,往岸上游,麦铁杖就是吃了这个亏,一万多的先锋军落水渡河,被对面射成了筛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