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旗一本正经地说道:“陛下,臣的所做所为全都是为王室着想,你千万不要怪臣无礼啊!”</P>
姬贵点了点头,“寡人知道了,寡人不会怪单卿无礼的!”</P>
在单旗的阻挠下,姬贵还是没能立姬朝为太子。姬贵很清楚,若是立姬猛为太子,将来政权一定会落入刘单两家手里,这样一来,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会成为刘单两家的傀儡,这是姬贵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姬贵只想立姬朝为太子,他认为,只有让有勇有谋的姬朝做天子,王室才有兴复的可能,否则王室只会越来越衰微。可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就算姬贵很想立姬朝为太子,他还是不敢跟刘单两家对抗,毕竟这两家的势力实在是过于庞大了。</P>
……</P>
老子府中</P>
为了防止姬猛找钟灵的麻烦,李耳便让钟灵和老人留在家中居住了。</P>
钟灵很想听李耳讲道,便恳求李耳带着她一起学习,李耳当然也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P>
授课室中,李耳开始给三人讲道。</P>
只见李耳教导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P>
“上德的人从来不把德挂在嘴边,所以他是有德的。下德的人总是把德挂在嘴边,所以他是无德的。上德的人能够做到无为并且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有做。而下德的人表面上做到无为实际上却认为自己大有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是无意而为。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是有意而为。上礼的人所有作为若是得不到回应,就会伸出胳膊强迫他人就范。所以,失去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有礼。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开端。善于狡辩的人,对道来说是华而不实,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要保持敦厚,不要刻薄。要保持朴实,不要浮华。要懂得取舍,不要舍本逐末。”</P>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道、德、仁、义、礼。大家听了我上面的讲解就会发现,道、德、仁、义、礼就是从无为到有为的一个过程。首先说说道,道是完全无为的存在,只有做到完全无为的人才能够与道契合。然后再说德,德有上德和下德两种。上德的人从来不会谈论德,他完全处在无为的状态中,所以他是有德的。而下德的人总是把德挂在嘴边,所以他是无德的。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总是把德挂在嘴边就是无德的?因为总是把德挂在嘴边的人其实是在彰显他自己,他想要证明自己有德,所以他会不断地跟人说一堆大道理。我之前也说过了,道是朴实无华的存在,祂从来不会去彰显自己,祂永远都处在无为的状态中,因为无为就是最高的德,也就是上德,若是我们总是把德挂在嘴边,总是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嘴边,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失德了,而失德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失道了,因为道和德是分不开的。我们要记住一点,喜欢争辩的永远是头脑,道从来不会跟人争辩。头脑只会使我们远离道,它不会让我们接近道。我们想要与道合一,就必须做到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抛弃所有头脑的概念,回归到自然淳朴的道之本性中来。接下来说说仁,仁也是一样的,无意而为的仁称为上仁,刻意而为的仁称为下仁。重点在于无意还是刻意。我们若是刻意去帮助人,那就不能称之为仁了,因为我们刻意去帮助人往往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夸赞或者奖赏,这不叫做仁,这叫做虚伪。虚伪来自于头脑,头脑总是爱慕虚荣,喜欢人夸赞,若是我们为了得到他人的夸赞而刻意去帮助人,那我们就等于偏离道了。最后说说义和礼。义和礼也是一样的,义和礼往往都是刻意而为的,这些通通都是头脑的产物,若是我们过于重视义和礼,那我们只会离道越远。礼是人刻意制定出来约束人行为的产物,处处讲礼只会使我们丧失自由,只会使我们偏离道。道很简单,一言以蔽之就是无为。无为就是道的圆满状态。那我们是如何离开道的圆满状态的呢?因为我们听信了头脑的声音,想要通过作为去获得圆满,这就使我们偏离了道,使我们再也感受不到道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