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水到了天上(1 / 2)

“老鼠会?多少年前的事了?相关卷宗早被处理干净了,她怎么翻出来的?”</P>

“这我不清楚!”</P>

郑易平接着说:“她给我塞了一张黑白照片,当初是个记者拍下的。”</P>

“我清楚的记得,那个记者,以及胶卷,全部被清理掉了。”</P>

赵虎赶忙问:“什么照片?你被拍了什么证据?”</P>

郑易平重提这段往事,脸色很不好看。</P>

但事关重大,他还是强忍不适的说了。</P>

“还记得郑水吗?跟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哥?”</P>

赵虎怎么可能不记得‘郑水’这个人。</P>

可以说,他能有如今的一切,全拜此人所赐!</P>

二十年前,国内曾出现过一段经济大倒退的特殊时期。</P>

赵虎身为市政府官员,面对的问题非常棘手。</P>

当时,银行为了自保,把贷款利率设置得高的离谱,也生生掐断了生意人的融资渠道。</P>

掐灭融资渠道,其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P>

老板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不可避免的,工厂将大裁员,商店将大歇业,百姓集体失业,从而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局。</P>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最怕的,永远都是经济停滞。</P>

经济停滞,意味着经济危机。</P>

想要解决经济危机,必须先稳定市场的流动性。</P>

而保持市场的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让钱流动起来。</P>

但当时经济严重不景气,大家紧捂着钱包,节衣缩食,怎么可能还把钱往外掏?</P>

可老百姓不掏钱包,市场又怎么可能被激活呢!</P>

恰时,郑易平把他的堂哥郑水带到赵虎面前。</P>

郑水要比郑易平大几岁,读了不少诗书,懂些经济学。</P>

他对赵虎讲:“想要摆脱这种境况,需要跳过银行,重新打开融资渠道。”</P>

赵虎问:“融资渠道从哪里来?”</P>

郑水:“从老百姓中来。”</P>

“由政府信用做担保,利用‘高利率、高回报’做噱头,老百姓们,会乖乖把钱送过来!”</P>

“老百姓的钱可以形成一个大的资金池,然后交由需要周转资金的商人使用。”</P>

“工厂有了钱,便不必歇业,商店有了钱,便不用关门,老百姓有了工作,也就有了收入,市场经济,便可稳定一段时间。”</P>

赵虎听到这样的新型集资方式,顿时大喜。</P>

他同时也有一抹担忧:“可这对老百姓而言,似乎不太公平啊!”</P>

郑水哀叹一声:“所以,我希望你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危机得到缓解后,不要忘了老百姓的功劳!”</P>

后来,赵虎果断采取了郑水提出的建议。</P>

而效果也相当显着。</P>

正是这种超前玩法,使得当年全国一片大萧条的情况下,赵虎所管辖的地域,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衰退,政府还有些许盈余。</P>

也因为他的‘盘活地方经济’的壮举,使得他后来职级三连跳,一跃而为省级单位的储备干部!</P>

他如愿的走上的升职的道路!</P>

按理说,郑水算是赵虎‘王图霸业’的奠基人之一,理该受到良好的对待,至少其地位也该达到郑易平的层次才对。</P>

可此人,仅在特定历史阶段昙花一现,若不是温婉翻旧账,他早被人遗忘的一干二净!</P>

赵虎重新听到‘郑水’的名字,也颇为惊诧。</P>

“郑水?他不是死了吗?还是你亲手执行的!”</P>

郑易平倚着车门,把嘴里的烟蒂咬了个稀巴烂。</P>

酸苦味溢满口腔,直达肺腔和心脏。</P>

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音调内俱是不堪回首的怅惘。</P>

“嗯,我用极端残忍的方式,亲手杀了同我一起长大的哥哥!”</P>

赵虎也是这段历史的经历者,他明白‘郑水’之于‘郑易平’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