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穿便服,正准备去见证,大明第一次科举开榜的盛况。</P>
刚刚行出乾清宫,就见马秀英朝这边走了过来。</P>
“重八,你这是又打算出宫?”</P>
在马秀英面前,朱元璋没什么好隐瞒的,轻轻点了点头。</P>
“今日科举开榜,咱打算去瞧瞧。”</P>
马秀英似乎早就猜到了似的,开口道:</P>
“那正好,我也想去看看。”</P>
朱元璋微微一愣:“唉唉唉...你怎么也要去啊?”</P>
马秀英瞪了朱元璋一眼。</P>
“怎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P>
“难道我就不能去看看了吗?”</P>
闻言,朱元璋赶忙赔笑道:</P>
“去得去得!咱妹子什么地方去不得啊!”</P>
“走,那我们夫妇就共同携手,去观看这科举开榜的盛况!”</P>
马秀英白了朱元璋一眼,笑骂道:</P>
“德行!”</P>
朱元璋笑了笑,随后两人一起身穿便服朝贡院而去。</P>
半炷香后。</P>
马车在贡院百步外停了下来,朱元璋与马秀英下了马车,朝前行去。</P>
此时的贡院门口围满了前来查看观榜的举子。</P>
“不知这大明开国第一场科举,有哪些人能够高中啊!”</P>
“依我看,那些士族子弟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P>
“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本身底蕴就不如他们,再加上连年的战火,寒门子弟的境况就更加艰难了!”</P>
“此话不错!不过我大明陛下圣明,让户部给每一位前来参考的举子都准备了盘缠和住所!”</P>
“是啊,我若是高中,定会舍生报效朝廷,报效陛下的!”</P>
“……”</P>
朱元璋听着这些话语,脸上不由浮起一丝微笑。</P>
虽然眼下寒门子弟会艰难些,但相信过不了多久,寒门子弟的生活,读书的环境将会大大改善。</P>
眼下的大明就犹如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着希望!</P>
一旁的马秀英看向朱元璋问道:</P>
“重八,现在大明的第一场科举开榜,应该不会如前世那般,出现中榜的全是南方举子的情形了吧?”</P>
朱元璋轻轻点头:</P>
“是啊!定然不会出现了,毕竟北宋不同于蒙元。”</P>
“北宋长久以来都是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因此现在诸多举子的水平还算均衡。”</P>
正在朱元璋两人说话间,就见贡院监场官员手捧黄榜。</P>
在鞭炮声中,将皇榜高悬于辕门之前,众人观瞧,其上共有五十二名举子的名字。</P>
片刻过后,有人欢喜,有人叹息。</P>
“快看,榜上有我!我中了!我中了!”</P>
“恭喜恭喜!”</P>
“同喜同喜!”</P>
“哎.......终究还是名落孙山了!”</P>
“没事,大不了再来考过!”</P>
“嗯...重头再来考过!”</P>
“……”</P>
一时间,贡院门口热闹非凡,爽朗的笑声,不断的传入朱元璋耳中。</P>
朱元璋往前凑了凑,此刻的喧闹,在他眼中显得是那般的悦耳。</P>
忽然,朱元璋的耳中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P>
扭头看去,就见身旁一名女子徐徐诵道:</P>
“末刼兰香科下人 ,散花指天举素手, 但看古来盛名下 ,青山高卧况无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