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9日,陕西高考正式开始。</P>
郑卫民他们四个人带着铺盖,被安排在县里初中的宿舍。</P>
因为考试的人数众多,原北县高中的教室明显不够用,还征用了附近好几个小学的教室来作为考点,郑卫民他们的考试地点就在城关李口小学。</P>
这里的小学条件要稍微好一些,窑洞也宽敞明亮了许多,纵然有西北风呼啸,但进入考场之后却能感到温度升高了不少。</P>
徐家村大队的几个人都不是一个考场,他们紧张地找到自己的考场之后便分别,相互之间鼓着劲:“加油!”</P>
所有的人都神色庄重,这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P>
在进入考场之前,他们都知道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在五百七十万左右,但只会录取二十七万人,比例非常小。</P>
用之前的比例来算,不是班级里的尖子生基本就可以和大学说拜拜了。</P>
但没有人会愿意放弃,连试都不试一下可不是这个年代的风格。</P>
就像原子弹,在之前也不是从无到有么?总要试一试——我考不上清华北大,我还考不上个大专么?</P>
而且不少老师也说了,今年的高考题目不会太难,这样就又给了大家很多希望。</P>
既然是这样,那就看谁心细,往往一个不在意,就要被别人拉下去。</P>
进入考场找到座位,郑卫民便紧张地等待着监考老师进来发卷,第一场是数学,他已经准备好了。</P>
周围的人都十分安静,大家把文具和准考证放在课桌上,相互之间都没有交头接耳,他们的眼神几乎一样,里面都带有充满希望的光。</P>
两个监考老师抱着试卷进来了,教室里有了一丝小小的躁动,但也很快安静了下来。</P>
年长的那个监考老师扶了扶眼镜,开口道:“根据政策,咱们的高考恢复了!闲话我不多说,大家时间宝贵。今年的考生有五百七十万,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好好答题,切勿懈怠。好了,小赵,发考卷吧。”</P>
年轻一点的老师开始发考卷,考场里的空气立刻又紧张了几分。</P>
拿到试卷,监考老师又开口了:“现在时间还没到,不许答题。大家等铃声。”</P>
郑卫民先把名字和准考证号填了上去,然后就开始浏览题目,草草扫了一眼,他心中大定。</P>
等到铃声响起,郑卫民就开始快速答题,一张数学试卷写得满满的,又检查了一遍,郑卫民觉得问题不大,一百分的卷子,他可以保证有90分。</P>
得分率超过90%,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P>
中午出来,考生们都是饥肠辘辘。</P>
徐家村大队的四个人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彼此,他们相互挥着手,聚集在了一起。</P>
先不提肚子饿,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考得怎么样?”</P>
“还成还成!”郑卫民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免得被打脸,下午还有一门政治,他也要用心作答。</P>
周玉秀说道:“咱们去吃饭吧,考了一场数学,比干一上午农活都要累。”</P>
大家都笑了起来,徐成也开始舒展筋骨:“谁说不是呢?我这笔感觉比锄头都要沉。”</P>
郑卫民也摸着肚子,笑道:“走吧,赶紧去食堂,要不等下怕是抢不到饭了。”</P>
四个人急忙冲向国营食堂,里面已经有好多人了,大家挥舞着粮票和钱,争争抢抢。</P>
郑卫民早上鸡蛋留了一个,中午的时候他又给剥开了。</P>
徐成看到这个鸡蛋,便打趣道:“卫民,你这待遇还真是不一般。”</P>
郑卫民叹道:“徐成哥,你家就是咱们大队的;玉秀姐和成功哥又是两口子,就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陕北插队,贺婶子就多照顾我一下了。”</P>
徐成笑道:“咱也没说啥啊,哈哈哈哈。赶紧吃,吃完稍微歇一下,咱们就得准备考试了。”</P>
范成功极是不好意思:“卫民,还是要谢谢你,你这本来是复习文科的,还要拨出时间来指导我们物理化学的知识,耽误你不少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