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报纸上终于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P>
消息一出来,举国上下都沸腾了。</P>
那些下乡的知青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努力复习,想要上岸。</P>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书店,所有高考相关的书籍销售一空。</P>
就连一些已经上了工农兵大学的人,也蠢蠢欲动。</P>
毕竟他们那种推荐资格上的大学,含金量与高考上大学的可不一样。</P>
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想到不久之后,将要与高考新生成为对比,那些不想输在起跑线上,不想将来在大学里低人一等的工农兵大学学生,也有不少动了重新参加高考考大学的心思。</P>
各地的知青在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就开始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复习起来。</P>
那不眠不休的干劲可比从前下地干活强多了。</P>
大河村也不例外。</P>
苏丰年看知青们一心高考,无心干活,一上工就打瞌睡,还有人不小心把锄头挥到别人脚上的。</P>
想着这时候也早过了农忙,村里其他人也能忙得过来,干脆取消了那些想参加高考人的每日上工,给他们时间好好复习。</P>
知青们不用再上工,更是往死里读。</P>
知青点里,电灯一亮就是整夜不停。</P>
“瞧瞧你那刻苦劲儿!古时候,头悬梁、锥刺股的秀才,进京赶考都没你这么拼!”</P>
“哪比得上你呀!一个小时点头上百回都不休息!”</P>
大家一个比一个卷,偶尔还互相揶揄打趣,让这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P>
当然,有努力刻苦的,也有咸鱼摆烂的。</P>
“你怎么不看书啊?是胸有成竹吗?”</P>
“算了吧,就我那脑子,比猪也没聪明多少,我能安安稳稳混个高中毕业就很好了。上大学?我可不敢想!还不如找个工作,进厂拧螺丝来得实在!”</P>
当然,如此通透且不求进取的还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哪怕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还是会竭尽全力去争取一个万分之一的可能。</P>
不撞南墙不回头。</P>
不经历高考失败,他们总觉得自己还有无限潜力。</P>
村里那些正在上高中的,更是卷生卷死。</P>
不管是高二还是高三,都打算拼一把。</P>
运气好买到复习资料的,挑灯夜读,运气不好,没买到复习资料的,求亲戚告老师的四处去借,借来就抄,边抄边记。</P>
若是能一举考上大学,他们自此就能摆脱泥腿子的称呼,飞上枝头变凤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