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轻蔑的一笑,继续打马迎了上去。
左右两侧的倭寇提着武士刀,像地老鼠一样跑的很快,正前方的倭寇则是点燃了火枪上的火绳,举起枪来瞄准着黄灿。
砰!
枪声响起的同时,黄灿将战马的缰绳向左侧一带,月光下,只见弹丸拖拽着一道细小的白烟,从黄灿铁笠盔的侧面划过。
战马向左侧划出一道弧线,直奔左侧的两名倭寇而去。这时,形势变成了左侧的两名倭寇正向面对着黄灿,右侧的两名倭寇则是被闪了一下,马上也改变了方向,在黄灿的后面追了上来。而那位拿着火绳枪(在日本被叫做“铁炮”)的倭寇,变成了在侧面面对着黄灿。
左侧两名拿着武士刀的倭寇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又分为一左一右,同时向着黄灿攻了过来。其中一名倭寇手中的武士刀攻向下面的马腿,另一名倭寇则是翻滚着跃起,双手持刀,武士刀横扫着砍向黄灿,脸上浮现出一抹残忍的冷笑,在他看来,自己这屡试不爽的绝技,一刀就可以砍下黄灿的头颅。
可就在他挥刀的一刹那,黄灿原本坐在马上的身形突然向右一软,整个身体侧挂在马鞍之上。与此同时,斩马刀诡异的划出了一道匹练,随着惨叫声响起,那名双手握刀想要砍马腿的倭寇的双臂,分别从手肘和手腕处齐齐断掉。
那名腾跃在半空,挥刀砍了个寂寞的老兄还没等落地,就听见,砰!的一声。
枪声响过,这名倭寇只觉得腰间一热,就噗通一声掉在了地上,他惊恐的用手向着自己的腰间一摸,口中骂道:“唔…八嘎…”
黄灿则是理都没理眼前的两名倭寇,而是一拨马头,直取那名拿着火枪的倭寇。那名倭寇见到黄灿杀气腾腾的奔过来,早就没有了刚才的嚣张,哆哆嗦嗦的用手往枪管里倒着火药,希望能在黄灿赶到之前完成装填。
可惜的是,这位初生牛犊的明国小将,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只见黄灿一伸手,取下了背在后背上的角弓,双脚前脚掌踩着马镫,整个人站起来直立于马上。以腿关节的弯曲和大腿肌肉群产生的力量,抵消战马奔跑所带来的颠簸。取出腰间的白羽雕翎箭,搭在角弓之上口中喝道:“开!”
明朝边军使用的角弓大多为开元弓,这种弓的造型非常奇特,是专门为马上作战设计的弓种。相比较其他角弓,这种弓弓片宽大,弓梢细小,具有极高的耐久度,可以保证骑兵远程奔袭时即使弓暂时得不到好的保养也能保持战斗力。
而开元弓的弓梢两端挂弦处有钩状的延伸,这也是开元弓的最典型特征。这种设计非常精妙。在战场上,两军交战,互相对射,箭矢往往散落的满地都是。如果骑兵的箭矢用光,则可以用弓梢两端的钩子去地上钩取箭矢,而不需要下马去捡拾。
这种钩状设计也减轻了弓梢的重量,减少了弓梢自重对能量的消耗,让弓的能量可以更好地传递到箭身上。
而在燕震出现之前,明朝骑兵的制胜法宝,便是被明朝武学家茅元仪在《武备志》、《石民四十集》两部书中称为四大利器的“软弓、长箭、快马、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