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略懂一二(2 / 2)

盘说 饭人 2379 字 2024-04-13

“不就是——”</P>

“课上睡觉,想来这‘略懂’当是不少。”王山岔道,“小子可敢受我一番考校?”</P>

“看来还是把话说太满了。”宠渡暗呼糟糕,面上却诚惶诚恐拱手相应,“还请前辈留手。”</P>

“少废话。听题。”</P>

“前辈请。”</P>

“天星葵为何物?”</P>

“天星葵者,草本灵品,火属,喜阳恶阴,盘状,花黄,熟后每瓣生有黄豆大小的星形褐斑,因向阳而生故别名‘转日星莲’。”宠渡应声答道,“又因花开三十二瓣,常被唤作‘三十二星莲’。”</P>

“药性如何?”</P>

“全株皆可入药,新摘的带瓣花盘药性最佳,对解毒排脓有奇效,是以位列祛风丹三味主药之首。”宠渡话锋一转,“然忌与龙果或化血草单配。”</P>

“可有调解之法?”</P>

“龙果亦阳,单配天星葵时必以伴妖草中和,否则二者烈性叠加,轻则冲破血脉,重则灼伤经络。”</P>

“化血草呢?”</P>

“此草单配天星葵乃生剧毒,不过可借黑冥果之中性药力调剂。”</P>

“不错。”王首称善,心中却道:“终不免中规中矩。”眉眼之间压不住那种隔靴搔痒的遗憾,“可有补充?”</P>

“另……”宠渡似明白王山的心思,一脸吊人胃口的坏笑,“其茎碾碎取汁与丹砂按一九比例研磨,所刻金刚符可增三成化煞之功。”</P>

“对。就是这个。”王山瞠目暗叹,仿佛身上的痒痒终于被挠了个正着,胸中怒火顿时散了个一干二净,侧首朝讲桌边斜望片刻,大有深意。</P>

邱铭鼓眉瞪眼当时就懵了:天星葵汁还有这等妙用?身为丹云峰大师兄的我竟不晓得?!不行。回头找来试试。</P>

行家都不清楚,遑论一干新手?个个眨巴着双眼满腹疑窦:这什么跟什么?天星葵不是常见药草嘛,咋这么多门道?单名字就有仨?!</P>

“赤兰与血幽外相有何不同?”</P>

“这个简单。”邱铭忖道,“乍看之下此二者的确几无二致,最明显的差异仅在于叶片中埋藏的黑纹,以沸水清蒸半炷香,前者黑纹参差状似锯齿,后者则圆润形如水波。”</P>

思绪急转,邱铭自信无有遗漏,“还就不信你能说出别的花样来。”正想着,旋即险些被宠渡一句话呛死。</P>

“前辈所谓‘血幽’,是花是草?”</P>

“啥,还有血幽花?!”邱铭以为听错了,但晃见自家师尊脸上那副欣慰神色,显然确有其物并非宠渡杜撰,“什么鬼花,又是我没听过的?!”</P>

“花草之别晃眼可辨,”王山抚须慈笑,“吾之所指自然非花。”</P>

“既是血幽草……”宠渡侃侃而言,所述鉴别之法与邱铭所思大差不差,只不过临末多了几句,“……其实相较于沸水清蒸,另有区分之法。”</P>

“说说。”</P>

“传闻中的‘三目火兔’。”宠渡顿了顿,“这火兔喜食赤兰最恶血幽。可惜此兔难觅难驯更难养,或已绝迹,故而鲜有经典记载此法。”</P>

“那你从何得知?”</P>

“不瞒前辈,先师素喜集藏古籍,我也是在其中几篇残破散页上偶然看到的。”</P>

“言归正传。”王山颔首,“乳香草生于何处?”</P>

“此草生于钟乳石尖,无花无果,因受灵乳滋养生而带香,闻之提神醒脑,十分罕见,有怡念养神之功,乃三清醒神丹不可或缺之辅药。”</P>

“炼制淬血散时,相同份量下九曲杨枝为何不能先于甘露入药?”</P>

“杨枝在前为良。甘露在前为毒。”</P>

“一枚蛟丹、九滴鲛人泪、一份龙胆草、两份龟脂、三份含霜花、五份凝血藤、一份盘龙火参、三十三份小菩叶……所配何药?”</P>

“加七份乌盆子同炼可得长春丹。”</P>

“效用为何?”</P>

“驻颜。”</P>

“转元丹为何选在子午二时开炉?”</P>

“阴阳交汇。”</P>

“夺魄散中蚀骨草可用何物替换?”</P>

“黑冥果或三色荼。”</P>

“地灵火芝为何不能多用?”</P>

“量大容易炸炉。”</P>

“浑天丹如何保存?”</P>

“玉盒冰藏。”</P>

……</P>

此后二十题王山越问越心惊,不禁越说越快,根本不容多想。</P>

而宠渡这边既已露馅也不必藏锋,干脆豁出去了,偶遇难题或需斟酌片刻;除此之外,每每脱口即答,无不精准。</P>

这样的快节奏下,室内其余弟子大气都不敢喘,唯张口结舌,不由自主将眼珠在二人身上来回转:虽然如听天书,但就觉得厉害。</P>

如此及至最后一问。</P>

“炼药之火有何讲究?”</P>

“丹火最佳,地火次之,灶火又次之;另有鬼火、魔焰、妖炎诸般;至于天外辰火、九霄雷火或其余异火,难遇难控,并非常例。”</P>

“辰火炼丹可行?”王山眉头微蹙。</P>

“可行。”</P>

一语言罢,王山沉默。</P>

众弟子:好家伙。长老都无言了。</P>

连珠炮似的问答总算暂告止歇,四下里陡起长短不一的吁气声,相识的弟子忍不住两两对望,明显察觉到彼此眼中透出的那抹惊骇。</P>

狗日的。</P>

他管这叫“略懂”?</P>

那他娘的啥才算“真懂”?!</P>

相较之下,戚宝等人的感受则更为强烈,毕竟蚤市风波中的丹经药典也看过,纵是走马观花按说也该多少有些印象才是,却偏偏把王山所问九成九答不上来。</P>

只能说跟老魔看的不是同一本儿?</P>

敢情“略懂”是咱的。</P>

老魔是真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