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在沈家做工的叔父老奴,将此想法告知沈家。不料老奴当日便被沈家撵出府去,说沈家和高家从无过节,断然不会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让他早日断了念想。</P>
叔父因为自己丢了差事,还吃了数落,自己对高博更加怀恨在心,所以才雇王祥谋害高博,制造意外溺水的假象。</P>
张三这话说得合乎情理,完全挑不出错,看似实话实说,却句句在撇清沈家。</P>
李根不甘心,对张三进行严刑拷打,最终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P>
皇上看完这份供词后,也觉得张三不像说谎,毕竟那老奴是在两个月前就离开了沈家,时间和缘由也能对上。</P>
再加上,那令人起疑的刺客腰牌,实在蹊跷。</P>
不管怎么看,沈家都像是被人冤枉,莫不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沈家?</P>
皇上心中正疑虑万千时,太子听闻张三的供词后,心急如焚,不顾许丞相的阻拦,直言进谏。</P>
不分青红皂白便说张三弄虚作假,定是有人买通张三,揽下罪责,实则是替沈家做了替罪羊。</P>
太子这一跳脚,恨不得把沈家挫骨扬灰的模样,更加坐实了皇上的疑虑,看来沈家当真是被冤枉的。</P>
二皇子党羽瞅准时机,弹劾太子私自做主,调动京畿大营弓箭手一事。</P>
皇上龙颜震怒,原来太子早已插手此案,更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私自调兵,目无法纪朝纲。</P>
京畿大营,是离京最近的精锐之师,隶属于皇帝。没有皇帝的命令,即使是军机大臣也无法调动大营的驻军。</P>
京畿大营,不仅要卫戍京畿,更是皇帝坐稳京都的定心丸。</P>
只听令于天子的京畿大营,居然被太子染指,想到这里,皇上后背有些发凉。</P>
太子辩解说,为了捉拿刺客,事出紧急。</P>
皇上追问,刺客在何处?</P>
太子却答不上来,说刺客跑了。</P>
皇上气得头昏脑胀,看着不争气的太子,突然萌生了易储的想法。</P>
眼下,众皇子之中,除了太子,只有二皇子是最合适的人选。</P>
只是高博溺水案,二皇子也并非无辜,皇上对二皇子也有几分恼意。</P>
三皇子和四皇子尚且年幼,储君之位,国之根本,轻易不能动。</P>
太子被罚不得过问朝政,禁足东宫。</P>
皇上下旨京畿大营原统领被撤职,但新任统领却没有合适人选。</P>
年纪太年轻,没有军功的人怕镇不住。</P>
只有忠君且有军功之人,才有威信接任统领一职。</P>
宁远侯聂咏举荐兵部郎中魏鸿之。</P>
程太傅、邵丞相、忠勇侯江照、镇国公钟老公爷等老臣纷纷附议。</P>
魏鸿之曾跟随先帝打江山,为先帝挡过一箭,立下军功无数,可谓是赤胆忠心。</P>
魏老夫人叶知秋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是我国唯一的女将。</P>
京畿大营统领由魏鸿之接任,实至名归。</P>
皇上的心里却泛起嘀咕,先前魏鸿之因削藩一事,替西凉王说话,受了训斥,接连被贬。</P>
若他是西凉王的党羽,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