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古墓现状(2 / 2)

关外盗墓王 许狗儿 1411 字 7个月前

等再来祭祀的时候,就带着这匹母马,母马坐立不安的地方,就是帝王下葬的位置,可母马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元帝陵也只能淹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P>

再往后就是明朝了,明朝的帝陵还算是幸运,清军入关后,为了稳定天下民心,保留了明朝宗庙。</P>

民国时期,孙殿英及其部下谭温江以“剿匪”的名义盗挖了大清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乾隆帝尸骨被扔入臭水沟,为了慈禧的口含“夜明珠”,士兵直接把慈溪的下巴壳子给卸下来了。</P>

气的末代皇帝溥仪直哼哼,也只能哼哼。</P>

1945年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的队长张尽忠等人对大清帝陵开始了盗掘,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P>

也就是说,历代帝陵中,明帝陵算是保存最完整的了,可万万没想到,明帝陵躲得过清军却没躲得过郭沫若。</P>

郭沫若对考古有着无限的热爱,但一个学医的出身,后果可想而知,以当时那个年代的科技水平,那真是够了吧有挖掘的能力,却没有保存的实力。</P>

1956年,郭沫若组织挖掘大明万历帝的定陵,当时裸手取文物,导致定陵里面的三千多瑰宝损毁了大半,连万历帝的尸骨都被游街焚毁。</P>

正因如此,考古界定下了“不主动挖掘古墓”的规矩,所以现在看新闻时,基本上都是哪个工地在施工时碰到了古墓,考古队抢救性挖掘。</P>

所以盗墓贼不用拜曹操为祖师爷了,直接拜郭神医,要不是他,现在还能有古墓留存吗?</P>

再往后就是十年浩劫的破四旧,简简单单举几个例子,炎帝陵主殿被焚,舜帝陵被毁,大禹陵被拆,孔子坟被铲,延续了两千多香火的西楚霸王庙被砸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写《聊斋志异》的清贫文人蒲松龄的坟茔也没能幸免,更何况一些普通的墓穴。</P>

这场运动无形中也造成了如今的天价古董,和盗墓行业的兴起。</P>

为啥?因为存世量少,为啥存世量少?拿四驴子家举例,四驴子的太奶奶结婚时,娘家陪嫁了两个清晚期的青花釉里红牡丹瓶,这对瓶子在那场运动中被砸得粉碎,所以,那个年代存世古董的下场可想而知。</P>

在盗墓这一行里,盗墓贼最喜欢的就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墓,一是西周礼制完善,流行视死如生的厚葬之风,二是那个时代诸侯数量惊人,西周开国时,号称八百诸侯国,这不仅仅是八百个诸侯墓,西周王朝传11世12王,四百年间,八百诸侯传了多少世无人知晓,期间虽有战争和吞并,但诸侯墓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P>

不过话说回来,西周时期的诸侯并不等同于东周后期的战国七雄,举个例子,如今国土面积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一共有266个城市,而西周的国土东至大海,西至秦地,南至长江,北至燕山,国土面积一百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属于周天子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剩下的才是八百诸侯的领土。</P>

换算一下,大的诸侯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的管辖范围,小的和乡长一样。</P>

虽然领土面积不大,但那可是西周王朝,一个青铜器盛行的时代,随便挖出一个喝酒用的青铜爵,出手一卖就是七位数。</P>

这样看来盗墓是不是很赚钱,以为随便打开一个古墓就能吃喝不愁?</P>

那我要浇一盆冷水了,历朝历代帝王陵都被挖了,更何况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坟。</P>

要知道古代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一场天灾就能让天下大乱,战火四起,史书上写满了仁义道德,唯独对百姓生活一笔带过。</P>

“岁大饥,人相食。”简单的六个字却道出了古代灾年的生活悲剧,人在饥饿的环境下,为了有口吃的,什么事都能做出来。</P>

别说盗墓挖宝了,就是刚下葬的人都可能被刨出来食用。</P>

由此可见,古代陵、墓、坟、茔留下来的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