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中秋(2 / 2)

“哦,那没事了,你人玩去吧!”</P>

明天就是中秋节,江清知道,这帮小孩砍蕉树,是用来做“火龙”。其实,不但小孩子会做“火龙”,大人也会做。据江清所知,杜老爹这阵子天天往祠堂里跑,就是为了做“火龙”。他们做的就复杂些,是用竹篾做成的。隔壁布雨村也会做“火龙”,但他们是用禾杆做的,都很有特色。</P>

养鸡场已经步入了正轨,五百只喝过灵泉水的鸡苗顺利入住。杜忠清三兄弟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喂养,一人负责清理,一人负责守夜。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生异常情况。待一个多月过后,这些吱吱叫个不停的小鸡,都将长大成肉鸡。而它们吃进肚子里的饲料,都将变现为白花花的银子。</P>

第二天一早,江清就起床拜神。今日是中秋节,阖家团聚的日子。奉清按照江清的要求,做了当地特有的一种粉,配着牛肉酸菜汤,大家和和气气地吃了个早饭。</P>

村里蔓延着节日的气氛,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期待着晚上的到来。</P>

天一黑,村口就响起了小孩子的欢呼声。没过多久,一大堆的小孩便分成几拨,各自朝着先前就划分好的地盘走去。</P>

“奉清也跟着去讨香了,我们快点过去看看!”江清欢呼雀跃地邀请杜子远一起出去看舞“火龙”。</P>

“不急,你再等一会,那几帮小孩迟早都会过来我们这儿。”</P>

杜子远说的也没错,这边的中秋节传统,就是小孩子会在蕉树枝干做成的“火龙”身上插满竹香,然后几个小孩高举头顶抬着,挨家挨户地去唱歌谣祝福。唱完歌谣后,主人家会凭兴拿出一把竹香递给小孩,再从“火龙”身上拔下一根竹香,插在天官赐福的香炉上,意在接受赐福。</P>

果不其然,没一会,篱笆门口便传来了小孩子唱歌谣的声音,江清连忙放他们进来。</P>

“八月十五,舞火龙。养猪大过牛,养牛大过西山象。耕田好禾,一斗斗,五十箩,来,比香!”</P>

小孩子的声音清脆响亮,他们用最真纯的感情,唱出农耕时代的人们,最原始的愿望。</P>

接过一个小孩拔下来的一根竹香,江清虔诚地接过。这满满的仪式感,让他深受感动。看,人们的所求,无非就是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已。多么简单,又多么遥不可及的一个愿望啊!</P>

诚如杜子远所说,这帮小孩,来了一拨又一拨。江清看得有趣,尤其是见到奉清小尾巴似地跟在一拨抬“火龙”的小孩身后,又是唱歌谣又是问人讨香的,江清就笑得乐不可支。</P>

等到村里的所有小孩都完成了他们的“讨香”任务,杜子远便对江清说道:“走,去村口,看舞“火龙”。”</P>

来到村口空旷的地方,抬头仰望,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头顶,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P>

地上摆满了各色“火龙”。小孩子的蕉树“火龙”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竹香,他们将讨来的香都点燃,插了上去。另一边,是大人们用竹篾做的“火龙”。这些“火龙”可比蕉树做的大多了,它们被编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然后再插满大竹香点缀。江清认真瞧着,有编成龙的,有编成牛的,有编成鸡的,甚至还有编成马的,里面有圈圈,可以供一个大人进去,然后抬起来行走。</P>

这时,一阵锣鼓声响起。紧接着,炮仗声也响了起来。</P>

中间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一个大火堆。汉子们将竹篾编的各色“火龙”抬起,纷纷站在火堆旁边,轮流点燃插在上面的大竹香。</P>

锣鼓声响不断,人群自动围着火堆,站在几米开外的地方,形成一个大圆圈。而抬“火龙”的汉子们,则在大圆圈里面,用力地跳动着,挥舞着。“火龙”星火点点,勾勒出各色动物形状,远远望去,仿若精灵在跃动。而那缭绕的烟雾,更是为它们增添了一份神秘感。</P>

江清看得出神,这场景,他以前未见过。</P>

”相公,这舞“火龙”,好看!“</P>

杜子远悄悄地拉住他的左手,捏了捏。</P>

等到那些“火龙”身上的大竹香快要燃完时,大伙儿还舍不得走。</P>

“相公,他们不回家,还在等什么吗?”</P>

“嗯。晚点,会和布雨村的“火龙”队汇合,比试谁做的“火龙”更好。”</P>

“哗,还有这一出?我以前都不知道。”</P>

可见江清这具身体的原主活得多失败。</P>

“你想看吗?”杜子远问他。</P>

“嗯!”</P>

这一晚,杜子远陪着江清看了很久的舞“火龙”。等到两村的队伍比试完毕,再将所有的“火龙”都投进火堆里,那熊熊燃起的大火,在江清的眼里不断闪现。他闭了一会眼睛,然后抬头去看天上的明月。他想着:来到了这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