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浪费油灯都可以听到孩子们朗朗的书声,在村子里显得别具一格,这在古代的农村也只有如秀家才会有这样的现象,说好说坏的人都有,如秀可不管别人的咸吃萝卜淡操心。</P>
躺在床上如秀闭着眼睛意念进了空间,发现空间还有自我种植的功能,今天丢进去的植物都按品种分类种进了那两分地里,太省心了,如秀给它们浇透了灵泉水就行。</P>
这一次赶集,诗姐总算可以出了次门,还带上了歌儿,这是她们俩人生中第一次赶集,坐牛车振疼了屁股也悠哉悠哉的。</P>
乐哥从上次赶集回来后码足了劲、学习的劲头十足,一门心思地想赶超喜哥,所以坚持要在家和大哥学习。</P>
诗姐和歌儿到了集上兴奋得东张西望,什么都感兴趣,街道好大,主街道都是石板路,干干净净的。街上卖小玩意的小摊子非常多,卖东西的老人吆喝起来跟唱歌似的,玩杂耍的小孩子站这么高也不害怕。没有见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走走停停,可是都不会缠着要买,一副好宝宝的样子。</P>
难得出来一次,如秀也不急,都由着她们的好奇心,见见世面总是好的,就是集上人多如秀和诗姐得紧紧地拉着歌儿,防止她乱跑。</P>
两小只最喜欢的糖葫芦,如秀给她们一人一串,三个人闲庭漫步,不要太逍遥。</P>
再下去就入冬了,家里每个人都得添一件夹袄,二叔婆和爹娘的也得做一件,棉衣棉被也要早准备,天气越冷棉花越贵,万一寒潮来临就更不用说了。</P>
还是上次的布庄,掌柜的已经认得如秀知道是个大客户,自然不会再乱喊价,布料和棉花如秀都买了不少,掌柜的给了几卷棉线做添头,还帮送到集口的牛车。</P>
“娘亲,可以再买点碎布吗?上次做了鞋子快没有了,我想给二叔婆和姥姥姥爷也做一双,二叔婆说冬天的棉鞋也要开始做了,乐哥和歌儿的脚都很费鞋呢。”</P>
诗姐懂事得让人心疼,事事都是为家人着想,这段时间跟着二叔婆给家里人都做了一双新鞋,这样的要求怎么可能不满足。</P>
刚刚买了那么多东西,掌柜的也很大方,大半筐的碎布头才收了十文钱。</P>
“娘轻,那个布头好漂酿。可以给歌儿做头花吗?”临出门歌儿还是东张西望,依依不舍的样子,好不容易来一次镇上,什么都不想放过,现在一下发现了新大陆。</P>
角落里不显眼的地方,确实有一筐碎布头,和刚刚买的明显不同。刚刚买的都是灰扑扑的或者黑色的。那一筐什么面料都有,有不少的绫罗绸缎,颜色也鲜艳,漂亮得很,小萌宝的眼光不错眼睛一沾上就离不开了。</P>
“这些平时都是卖给绣坊的,不少都是很大块的,没有挑过。你要的话得要一百文。”</P>
如秀叫小二扛出来,认真的和诗姐翻看了一下,确实很多都是一尺见方的,可以做不少东西,质量好确实很值。诗姐一脸的兴奋看着如秀,眼睛亮晶晶的,和歌儿一个样。</P>
原主和诗姐都是会针线活的,同龄人来说诗姐的刺绣算是不错的,二叔婆手艺也不差,冬天没有活干,也许可以靠着现代的设计挣点零花钱。</P>
所以如秀痛痛快快地买了下来,还买了不少彩色的线和两副好针。</P>
背在自己的小背篓里,诗姐乐呵呵的都不肯放下来,跟捡到宝了一样。</P>
先送诗姐和歌儿去牛车让栓子叔帮看着,如秀又赶去西市买了两斤盐,家里盐快没有了。</P>
不能天天吃肉,但是骨头汤补得很,价格也不贵,五文钱买几根筒骨,用小炉子煲汤煮粥,一家人就可以喝几天。</P>
如秀还想买几只鸡,昨晚在空间的菜地旁用柴火圈了一小块位置,养十几只鸡没有问题,家禽市场又腥又臭,卖鸡苗的只有两摊,如秀看着比较精神的小鸡毛绒绒的十分可爱,选了十八只母的两只公的,分成两份,摊主送了两个小笼子,小鸡挤在一起叽叽喳喳的非常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