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在林茜面前的,是一条未知的路。</P>
这条路有可能是康庄大道,也有可能是荆棘塞途。</P>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个方向到底有没有研究价值?</P>
科研实验不是每次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次性直接到达研究成功的那种概率近乎于0。</P>
无数科研人员总结出来的经验是: 你要先有尝试的勇气,把每一次的实验结果当成一种探路的反馈,反复复盘,不断优化。</P>
循环往复的复盘和优化,直到成功的那一天。</P>
为什么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这个实验周期是长是短,谁也没法预料。</P>
有可能研究好几年,结果发现方向错了。</P>
也可能研究十几年,在终于看到曙光的时候,有人早你几个月得到了实验结果,发了论文。</P>
林茜心里隐隐觉得水稻雌性不育株的研究一旦成功,将会是杂交水稻种植的另一项重大技术突破。</P>
但是满打满算,她入门才一年半,对于杂交水稻这一块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法做出正确的预估和判断。</P>
她需要有人指点,需要有人在她迷路的时候引导她走上正确的方向,也需要一个一起前行的科研团队。</P>
想到这里,林茜拿出手机,打电话给辅导员,约好时间去了一趟院长办公室。</P>
反正她现在还是学生,遇到困难当然要求助老师。</P>
秦院长听说她的来意,先是肯定她这种仔细观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但是对于杂交水稻研究这方面,秦院长知道的也不多。</P>
于是他在电脑上查了一会儿,在白纸上写下一个电子邮箱号,告诉她这是“华国杂交水稻之父”——平老的私人邮箱。</P>
秦院长让林茜写一份报告说明,然后发给平老。</P>
让杂交水稻的顶级专家对她的研究方向进行评估,看是否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P>
林茜回去马上就开始敲键盘,把图文俱全的报告写完后,她忐忑不安的把报告发给了平老。</P>
当天她就接到了平老的电话。</P>
那时她正在水田里继续检查小穗子的生长情况,手机突然响了起来。</P>
电话接通后,一个带着湘省口音的人说道:“请问你是发报告给我的徐小西同学吗?”</P>
“我就是!”</P>
这通电话打了很久,平老没有一点架子。先是回答了她在报告上提出的疑问——雌性不育株有很高的研究价值。</P>
接着平老问了她发现这株水稻的起因,得知她现在就在水田时,平老还详细的询问了那株水稻目前的状况和特征。</P>
第二天下午,林茜被秦院长一通电话叫去办公室,平老居然亲自来到农大。</P>
他先去了小实验室里,看过林茜对小穗子做的实验,夸赞道:“小姑娘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P>
接着他去到水田,把每株水稻都检查了一遍,最后确认在这个实验田里,这是唯一的雌性不育株。</P>
“小姑娘,要不要跟着我研究杂交水稻?”</P>
“当然好!”</P>
正当谷雨弄晴时,一年弹指又春归。</P>
华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P>
一个穿着实验服的女生笑着说:“小西,恭喜论文顺利发表,什么时候一起庆祝一下?”</P>
林茜嘴角上扬:“下午我要飞京市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等我回来好好庆祝!”</P>
朝着众人挥了挥手,她拿起桌面的一本杂志——尖端国际科学期刊《cell Research》。</P>
待她离开实验室,里面的话题继续围着她打转。</P>
“小西今年才毕业,论文就上了国际期刊,真是后生可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