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生产队的小队长七嘴八舌的补充,最后王书记让他们去每户人家里通知,每家都要出一个人去修房子。</P>
王书记又去公社找人批条,拉了一些瓦片和砖头回来。</P>
于是今年秋收后不久,五十几个汉子分成三队人,每人热火朝天的干了两天活,把把王猎户的房子给修整了一下。</P>
“书记,这剩下的砖头瓦片怎么办?”干完活后有人问,其他人都眼巴巴的看着。</P>
王书记看了眼后头山脚下的牛棚,说道:“剩下的砖去给牛棚那老两口砌个炕。瓦片压在茅草屋上,再给他们那屋子外面糊一层泥。”</P>
好几个人顿时不满的嚷嚷:“书记,你怎么便宜外人啊!那两口子是来接受改造的。”</P>
王书记狠狠地瞪了那几个人一眼,中气十足的开骂:“那换你们去牛棚住着,每天起早贪黑的去伺候那几头牛和猪?就算是黑五类,那也得让人活下去!”</P>
“我们这冬天没炕是熬不过去的,当年粮荒的时候我们村冬天都没冻死人,现在日子变好了冬天反而要冻死人了,公社问起来,你要我这张老脸往哪搁?”</P>
这下没人敢说话了,一群人又呼啦啦的跑去牛棚帮老两口收拾茅草屋。</P>
一群汉子来帮忙的时候,看到老人锅里煮的东西和猪吃的差不多,也是有些不忍心。</P>
有些当天回家就叫自己的媳妇把家里那些手指细,或是被虫咬过的红薯偷偷饿拿到牛棚去送给他们吃。</P>
第二天林茜和高筱安两人去了邮电局一趟,高筱安给曾晶彩写了信,附带寄去四斤红肠。</P>
林茜也给李木兰写了一封信,寄了两斤红肠聊表心意。</P>
中午两人带着毛毛去国营饭店吃了份锅包肉和猪油渣炖粉条,真的好吃,林茜觉得这里大师傅的手艺把食材原本的味道开发的淋漓尽致。</P>
下午走了几家哈市的中药店,买了一些以前老爷子治疗老寒腿用的药材。</P>
回去的时候又去国营饭店打包了六个成人拳头大的白面馒头。</P>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中午的饭票和饭盒给了隔壁的李珍珠她们,让她们帮忙打饭。</P>
今天中午牛师傅做的大葱炒猪肉,林茜把煤炉下面的盖子打开,让火烧旺。</P>
菜加热了一下,再把买回来的馒头烤热,然后把菜加进去,肉菜夹馍就好了。</P>
食堂做的杂粮馒头也被林茜开发出了新吃法,她问烧水的大妈借了几根串羊肉串的那种铁签。</P>
把杂粮馒头切成薄片后串起来放煤炉上烤,烤干后脆脆的,吃起来有点像饼干。</P>
过来哈市后,她们买的东西已经放不进行李箱和背包里面了,只好把火车上毛毛盖的薄棉被拿出来,把一些春夏天的衣服放里面包好再捆起来,这才有空间装酒和药材。</P>
接下来的两天,高筱安和林茜带着毛毛坐公交车逛了一圈哈市。</P>
哈市是一座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但是却是两朝的发源地,寒冷的天气锻炼出哈市人坚韧不拔的毅力,难怪这里成了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P>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知青也陆陆续续住了进来,林茜看着她们聚在一起高谈理想,背诵毛主席语录的时候,总有一种在看老旧的纪录片,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P>
高筱安则是觉得自己年纪比他们长一辈,不想参加。</P>
林茜拿着要照顾毛毛当挡箭牌,几次拒绝了她们的邀请。</P>
听着楼下又传来激动人心的红色诗朗诵,林茜第一次对这个未曾设想过的时代有了一丝好奇。</P>
好奇这个年代的人们为何这么纯真,又好奇这个年代的走向最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