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虞恙 半当 2281 字 2024-04-10

忽视闻嘉望的热切问候,明徵简单的同明秋寒暄了两句,问了一下情况,就打算离开。</P>

至于装睡的明绍,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初十,言而无信,他会找时间收拾的。</P>

只是他刚欲转身离开,便见两名郎君一高瘦,一瘦削,甚是客套的被士兵引了进来。</P>

两人端得相貌堂堂,气宇不凡,想来不是平常人家,只是现下泰然的眉眼间夹着淡淡的焦虑之色,尤其是进入正堂看见明秋,直奔他而去。</P>

“明秋管事!”</P>

杨明阳见着明秋就快步上前,声含急色:“能否劳驾您为我们商队写封出函信......”</P>

他们见督军府和府衙官吏调度有方,所派物什皆用尽于民,并无中饱私囊,暗自偏颇之处,便也不再滞留,打算今日去府衙办路引明后两日离开北地返回的戈町。</P>

只是,他们不疾不徐的前往府衙,还未走近便见衙内人人神情严肃,气氛紧张,尤其是在府衙内见着一队狼青营的将士随着官吏穿梭在堂内,手里抱着一摞书皮快步离去,随后便见一小吏出来说:“年关将近,前线吃紧,恐生祸端,无故不得离北地,还请诸位见谅。”</P>

此话一出,正在堂前排队等着办事的人群,顿时一阵哗然,你一言我一语的叫嚷着为什么?凭什么!</P>

小吏往后一退,两旁涌现两队士兵,直接将要闹事的人群控制住,再说:“人有难急,我们也不有心为难,只要有人担保,我们酌情发放路引。”</P>

小吏说完,微笑地环视在场人。</P>

在场人,相识之人,互相看了一眼,有的人是本地百姓,知晓他们的府衙不会无的放矢,这样做必然是有原由,说不定就是跟前线有关,也不纠缠,当即抽身离开去找人做担保了。</P>

有的却进退两难,留在原地看喋喋不休,姿态嚣张的人在哪儿论道,看有没有机会随波逐流:</P>

“简直不可理喻!”</P>

“我要见你们府正!”</P>

“请我们捎货带物的时候,三请四请,好言相邀,我们才不远千里跋涉而来,结果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P>

“尘埃落尽,就翻脸不认人!”</P>

“那以后谁还来你们这偏远僻壤之地!”</P>

“赶紧的,把路引办给我等!”</P>

“不要误了我们的行程!”</P>

“果然是偏蛮之地,一个个粗鲁霸道,无礼至极!”</P>

“对啊!”</P>

“要走要留是我们的自由,你们这是滥用职权!”</P>

......</P>

有人起头,还没离开的也纷纷加入其中为自己争取。</P>

眼下的北地,还是早些远离为好。</P>

虽有北地军在前线厮杀,但总归人心惶惶,不宜久留。</P>

钱财事物也办得差不多了,能早点走,自然是想早点走。</P>

谁知道留在后面会发生什么?</P>

小吏耐心的听着人群激愤,尘嚣屋檐,再渐渐息声至无声,一个个用眼神看着小吏,等他答话。</P>

显然,并无效果,小吏抬手示意:</P>

“事急从权,诸位有时间在这儿叫嚷,还不如早些去请人担保,以便早日离开北地。”</P>

“......”</P>

油盐不进,冥顽不灵!</P>

陆续有人愤恨甩手离去,脚步匆匆地去寻人做担保去了。</P>

杨明阳看到最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请督军邸院的人帮个忙。</P>

他们这些日子来与府衙官吏也算混了眼熟,但涉及个人,想来不愿来惹这个麻烦。</P>

刘直虽也加入了北地军,但他上了前线,找他还不如请明秋,毕竟他们督军算是既得利益者,这点事对于他来说不过举手之劳。</P>

所以,出了府衙,马不停蹄的就往督军邸院赶,直找明秋言辞简短的述说了诉求。</P>

明秋听后,先是一愣,再不动声色的看了明徵一眼,见他没有什么表示,当下点头转身去桌案,取出信笺,一边提笔一边说:“善士一行四十六人,四十位儿郎,六位女郎,从北地直返戈町是吧?”</P>

杨明阳点头应是。</P>

身后的栗策却说:“劳烦管事写两份引函,一份三十一位儿郎回戈町的,一份九位儿郎,六位女郎,转道冠霖,回上级。”</P>

明秋停笔,抬眸看了一眼神色平常的栗策和明显诧异为何分道,他还不知晓的杨明阳,而栗策对此只是没有半分解释,只是看向明秋让他按着他的提示写。</P>

明秋看了一眼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神情落寞的杨明阳,重新拿了一张信笺提笔。</P>

“两位善士,给。”</P>

明秋将两份出函,一左一右递给了并肩而站得栗策杨明阳两人。</P>

栗策接过,看着上面末尾盖着明秋的私印,点点头,揣进了怀里,抬手告谢,就欲离开,却听明秋说:“栗善士,还请留步。”</P>

栗策回头,不解。</P>

明秋笑笑,让栗策留下主家名姓,他们北地人民好为善人善举挂幡祈福。</P>

之前栗策表明他只是听命行事的,主家就是杨家,那他自然不会去深究栗策的字里行间对杨明阳,这个主家郎君的漠然和不敬。</P>

但如今他既然借出函表明了他与杨家并非一路,那他们邸院自然要做出表率,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的对待济善北地的人家。</P>

既然他不愿受朝廷表彰,那他们便用他们北地的风俗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P>

挂幡诵经,祈福心诚。</P>

栗策在北地这些时日,对北地的习俗也算有些了解,他想到了自家女君的身子骨,沉默了一瞬,开口:“上极虞氏。”</P>

多的其他便不再透露了。</P>

明秋点头,让栗策将yu姓写下来,他们好着手去办,毕竟这虞、余、于......善人名姓还是不要搞错了,弄错了心意就不好了。</P>

明秋看着纸上的yu字,抬眸看了看栗策一眼,移步将信纸拿给了一旁坐着看他们的明徵。</P>

明徵视线一扫,一顿,抬眸看向堂内的栗策两眼,让明秋如常办。</P>

并没有因为虞姓而生出多的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