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无比重要的谈话(2 / 2)

办公室中,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分院的甄选委员长将手中的资料发给了其他四名诺贝尔物理奖甄选委员。

现在是八月中旬,按照往常的习惯,诺贝尔物理学奖就要开始终选的首轮了。

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多颁给三个人及两项不同的科学研究。与其他诺贝尔奖相比,物理学奖的荐举和甄选过程更长、更缜密。

其他学科可能会到九月份才开始,但物理奖基本八月份就开始终选的第一轮了。

当然,诺奖的评选远不止那么简单。

每年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被提名人名单从不向公众发布,被提名人本身也不会得知自己被提名。提名记录封存五十年的时间。

直到八,九月,评委会们会开始对候选人进行终选,历时一两个月的时间,最终在十月份前从终选候选人中选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而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办公室中,五名甄选委员一边浏览着手中的资料,一边互相交流着。

“今年的物理奖,我推荐阿瑟·阿什金教授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非常出色。”

“利用光学俘获和用光学梯度力操纵微小介电粒子。将这些研究延伸应用到细菌、病毒和细胞上,这是一项伟大的成果。”

留着一头曲卷白色短发的甄选委员沃夫冈·克特勒开口建议道。

一旁,另一名甄选委员点了点头,道“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的确是一项很优秀,也值得评选的成果,不过如果推荐他的话,杰哈·莫罗教授和唐娜·斯特里克兰教授也应该要带上。”

“这两位教授在激光物理领域的贡献同样伟大,激光啁啾脉冲放大成果同样出色,也值得评选。”

另一边,一个中老年男子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而后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一下‘xu-ey-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这是一项更伟大的成果。”

“特别是这两天,瑞典科学院已经收到了无数份来信,都是推荐‘xu-ey-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的,其中不乏萨尔·波尔马特教授和布来恩·施密特教授这样的诺奖得主。”

闻言,沃夫冈·克特勒皱起了眉头,道“前两年我们就已经商议过他了,今年还要再商议吗?这项成果虽然足够伟大,但它出现至今也才三年多时间,实在是太年轻了,并没有经历足够的时间沉淀。”

“而且他也太年轻了,今年才二十岁,甚至还要过好几个月才到二十一岁。”

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则规定,获奖者的贡献必须“已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意味着诺贝尔委员会往往会在科学发现的数十年以后才会为此颁发奖项。

例如,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一半颁给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表彰他早在1930年代在研究恒星结构与演化上所做的成果。

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不少有重要科学贡献的科学家在有机会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之前,便已去世。

所以想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需要有重大的成果,还需要活的长久。

闻言,刚刚发言的老人乔治·斯穆特教授反驳道“但是它已经有了足够的成果,并且经历了考验不是吗?”

“利用它,我们已经成功的找到了一颗和地球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系外行星,也证实了参宿四并非单恒星系统,而是双恒星或多恒星星系。”

“这些成果挑出来,每一个都配的上物理奖,但我们已经连续两年都忽视它了,外界对我们已经很不满了。”

沃夫冈·克特勒皱眉道“可是他真的实在太年轻了,现在才二十岁,完全还可以再等几年。”

“从十八岁就开始提名,到现在也不过是三年的时间,如果将今年将诺贝尔奖颁给他,毫无疑问他将打破世界几率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虽然诺贝尔的遗嘱中并没有规定获奖者的年龄必须超过多少岁,但并非所有人都乐于打破规则,刷新历史上的纪录。

乔治·斯穆特教授立即反驳道“诺贝尔先生可从没有规定诺奖必须要颁发给一个超过八十岁或者九十岁的糟老头子。”

“科学从来都是年轻的,那些伟大的成果,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学者所做出来的,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再到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和彼得·希格斯等人。”

“从没有哪一个天才是在五六十岁以后再做出伟大成果的。”

“我们不应该对年轻的天才这么偏见。”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是二十五岁的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因应用x射线分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第一次确定了生命物质极其复杂的分子结构,他与他的父亲亨利·布拉格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巧合的是,这对父子获奖恰好是在他们成果发表之后的第三年。

而徐川的‘xu-ey-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成果发表到现在,也是三年的时间。

这也是乔治·斯穆特教授据理力争的原因之一。

三年之期已到。

而且作为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教授非常清楚‘xu-ey-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的价值。

或许在现在还体现不出来多少。

但若是人类进行星际移民时代,这项成果将直接引领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前进。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甄选委员们还在为徐川是否应该获奖而激烈争论着的时候。

远在华国的徐川,已经渡过了一个安静的夜晚。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徐川从床上起来,洗漱早餐后,认真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今天上午,他要去见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人。

这一次的见面与谈话,可能会决定他,乃至整个科学,甚至其他的未来的命运。

容不得他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