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立即取回那笔钱,这主要是人家朱棣太富有了,根本就不差钱。
取回来,也没啥用处,只能在宫里放着,还不安全,怕第三只手偷。反而不如在洞里安全,随用随取。
就这样,那笔财宝在洞里一放数年,从没动过,仿佛朱棣把它忘了似地。
就人家朱棣那智商,这么一大笔钱,人家能忘了吗?只不过人家业大家大,花不着哪笔钱罢了。
到了晚年,自觉来日无多,开始思索那满洞财宝如何处理的问题。
他觉得,应该把那笔财宝保留在那儿,作为自己一笔最大的遗产,留给后世子孙,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取出来使用。
朱棣十分聪明,熟读历史的他知道,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万年一姓的江山。
从历史上看,一朝一代,也就几十年,上百年,真正演绎了什么叫帝王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深刻内涵。
就是堂堂大汉王朝,说是四百年天下,中间还不是被王莽腰斩了么?
每个朝代,都有兴盛的时期,主要是前期。随着问题越积越多,到了后期,诸多问题爆发,王朝便到了衰败期,每个朝代都有不堪的末代乱世。
这个魔咒,那个朝代都没有解决。
这个时候的帝君,才是最需要钱的。
朱棣为不取回那个洞里的钱找到了一条充足的理由。
他决定将那笔钱永远存放在他曾避过雷雨的山洞里,那可是一方福地。
他把这一决定和军师姚广孝商量。
姚广孝十分赞成这一决定,并说他愿意为永乐大帝看守这笔宝藏。
姚广孝是个僧人,一直是朱棣最信任的人。在朱允炆向叔叔下达撤藩诏令时,他正在燕王府做幕僚。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支持燕王造反。
他的主张和朱棣的想法不谋而合,从此被重用,成为了重要的谋士,为燕王出谋划策,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因此被朱棣视为第一功臣,在后来的封赏名单中,妥妥占据着第一的位子。
但姚广孝的行为证实了什么才叫世外高人,他没有贪恋权势富贵,功成名就后,他谢绝一切封赏,选择继续修行。
他最初栖身在龙岩寺里。
这是一个建于宋代的小寺,隐于山中,已经十分破败。
朱棣不时前去拜访,寻求治国良策。
每次看到寺院如此破落,朱棣都于心不忍,数次提出在这附近重修龙岩寺,姚广孝都没有同意。
当朱棣提出要把山洞里的财宝作为馈赠给子孙后代的礼物,永远藏在大山里时,姚广孝非常赞同。并希望在那附近盖一个小寺,他愿意作为守宝人长住那儿。
于是很快选好了地址,开始在藏宝洞周边大兴土木。
在寺院没建成之前,姚广孝住在一个茅舍里。
他接受了朱棣给他的一项任务,画一份藏宝洞周边的地图,交于宫中收藏。
姚广孝多才多艺,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在绘画,写字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藏宝洞周围的地形地貌,画成了图,然后献给了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看到图后,如坠雾里,他根本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