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告诉姚彬,他近期查了许多资料,终于知道那个墓是谁的了。</P>
说以前他们搞错了,最新查到的资料显示,这个大墓不是本地诸侯王的,而是一个番王的墓葬。</P>
他叫陆宁,是南皮国的国王,在访问中国的途中,患上重疾而去世,最终埋在了大明国的土地上。</P>
张信是在宫中一本叫《波涛西洋》的小册子读到此事的。</P>
这本小册子是一位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军官写的,几乎没有知名度。但这本小册子的研究价值很高,书中除写了一些下西洋的神奇经历外,后来这个人回国后,又做了一方小史,后来他把在地方上的一些经历,写成了文字,都收录在《波涛西洋》中。</P>
只是因种种原因,册子并末刑印发行,后来被收入宫中秘藏,从中可以了解当时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P>
张信经常去宫里,因此有了许多接触宫里秘籍的机会。之所以对这些古籍感兴趣,也是想通过这些古老的信息,找到有关百顺老祖失踪的不解之谜。</P>
其中,《波涛西洋》中还谈到这么一件事,说此处东南五百里,有一个蜈蚣岭,那儿有一个诸侯级大墓,墓主人乃南皮国第八代国王陆宁,去世后长眠这里。</P>
这一发现引起了张信的注意。</P>
在此之前,他和姚彬就这个墓葬的主人,多次研讨过。姚彬坚持认为,墓葬的主人,是明初的一位诸侯王。</P>
姚彬的话并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P>
首先,墓地附近有许多残碑,文字虽然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出是永乐大帝时期的。</P>
再者,盗墓赇很多人都学识渊博,否则还真吃不了这碗饭。在一次和二叔的交流中,二叔很肯定地说,这是一个诸侯级别的大墓,墓葬规格,形制,符合永乐时期墓葬的特征。</P>
因此判定为永乐时期诸侯王大墓。</P>
张信并不赞同这个说法。</P>
到宫里后,他读了很多的皇家藏书,尤其对明末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P>
这个时间的诸侯王,他很清楚都有谁,除了当初几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外姓大臣,剩下的便是朱元璋的儿子,外甥等。但他们去世的安葬地,都有明确的记载,并没有那位诸侯葬在蜈蚣岭上。</P>
二人为此还发生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P>
《波涛西洋》的发现,不但解决了墓葬主人是谁的问题,还揭开了他来自哪里的疑问。</P>
他就是南皮国王陆宁。</P>
要想知道这个外帮番王为何葬在这儿,还要从郑和下西洋说起。</P>
靖难之役后,一场大火,朱允炆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说他葬身大火,但朱棣更相信,大火只是一种障眼法,真实的建文帝,己借助大火的掩护,逃走了。</P>
建文帝毕竟是合法的皇帝,他如果还活在人世的话,会对朱棣皇帝的正统性,产生很大的威胁。</P>
因此朱棣在登基后,立即对建文帝的失踪展开调查,得出的结论很令人不安。</P>
正像朱棣判断的那样,建文帝并没有葬身火海,他成功逃脱,去向不明。</P>
这消息使朱棣如坐针毡,立即组织人在国内搜查。</P>
没有找到,有消息说逃到海外去了。</P>
朱棣立即安排三宝太监郑和,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对周边国家进访问。</P>
名义上是与各国通商,进行海上贸易,实则是私访建文帝。</P>
前几次出访都很顺利,第四次的时候,遇上了风暴,差点全军覆没。</P>
但也因祸得福,发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岛屿,也很值得。</P>
事情是这样的,郑和正率领他的船队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航行着,忽然有人惊叫了一声。原来刚才还平静的海面上,突然黑云密布。他们知道来了大风暴,按照经验,他们要马上找一个避风港,否则,会有船翻人亡的悲剧发生。</P>
但茫茫大海,附近并没有可避风的地方,他们只能随波漂流。</P>
在风的作用下,船队逐渐偏离了正常航线,向一处不知名的区域漂去。</P>
风越来越大,正当人们为自己的安全无限担忧时,他们竟然发现了南边天际,出现了一个岛屿的轮廓。